笔记的方法-读书简记 刷新:重新发现商业与未来-读书简记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读书简记 十分钟冥想-读书简记 乔布斯、禅与投资-读书简记 掌控习惯-读书简记 金钱心理学-读书简记 被讨厌的勇气-读书简记 身心合一的奇迹力量-读书简记 零极限-读书简记 投资最重要的事-读书简记 语言学的邀请-读书简记 更富有、更睿智、更快乐-读书简记 管理的常识-读书简记 卡片笔记写作法-读书简记 纳瓦尔宝典-读书简记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书简记 贪婪的多巴胺-读书简记 清醒的活-读书简记 像哲学家一样生活:斯多葛哲学的生活艺术-读书简记 你是你吃出来的-读书简记 你可以跑的更快-读书简记 丹尼尔斯经典跑步训练法-读书简记 非暴力沟通-读书简记 异类-读书简记 稀缺-读书简记 为什么要睡觉-读书简记 事实-读书简记 世界上最快乐的人-读书简记 病毒学概览-读书简记 免疫学概览-读书简记 内观-读书简记 沟通的艺术-读书简记 你的生命有什么可能-读书简记 演化的故事-读书简记 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读书简记 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读书简记 社会心理学-读书简记 追寻记忆的痕迹-读书简记 情绪-读书简记 远见:如何规划职业生涯3阶段-读书简记 存在主义心理治疗-读书简记 P·E·T父母效能训练-读书简记 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读书简记 2015-2020美国居民膳食指南-读书简记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读书简记 批判性思维-读书简记 代码大全-读书简记 游戏力-读书简记 成功,动机与目标-读书简记 基因组:人种自传23章-读书简记 YOU身体使用手册-读书简记 登天之梯-读书简记 为什么学生不喜欢上学-读书简记 请停止无效努力-读书简记 麦肯基疗法-读书简记 跟简七学理财-课程简记 指数基金投资指南(2017中信版)-读书简记 指数基金投资指南(2015雪球版)-读书简记 让大脑自由:释放天赋的12条定律-读书简记 养育的选择-读书简记 GPU高性能编程CUDA实战-读书简记 百万富翁快车道-读书简记 原则-读书简记 穷查理宝典-读书简记 C++并发编程实战-读书简记 哲学家们都干了些什么-读书简记 Effective C++-读书简记 通往财富自由之路-读书简记 Linux命令行与Shell脚本编程大全-读书简记 刻意练习-读书简记 写给大家看的设计书-读书简记 习惯的力量-读书简记 好好学习-读书简记 硅谷最受欢迎的情商课-读书简记 富爸爸,穷爸爸-读书简记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会说-读书简记 阻力最小之路-读书简记 ProGit-读书简记 思考:快与慢-读书简记 C语言深度剖析-读书简记 编程珠玑-读书简记 Head First 设计模式-读书简记 反脆弱-读书简记 我的阅读书单 小强升职记-读书简记 观呼吸-读书简记 黑客与画家-读书简记 晨间日记的奇迹-读书简记 如何高效学习-读书简记 即兴的智慧-读书简记 精力管理-读书简记 C++编程思想-读书简记 拖延心理学-读书简记 自控力-读书简记 伟大是熬出来的-读书简记 生命不能承受之轻-读书简记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读书简记 没有任何借口-读书简记 一分钟的你自己-读书简记 人生不设限-读书简记 暗时间-读书简记
笔记的方法-读书简记 刷新:重新发现商业与未来-读书简记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读书简记 十分钟冥想-读书简记 乔布斯、禅与投资-读书简记 掌控习惯-读书简记 金钱心理学-读书简记 被讨厌的勇气-读书简记 身心合一的奇迹力量-读书简记 零极限-读书简记 投资最重要的事-读书简记 语言学的邀请-读书简记 更富有、更睿智、更快乐-读书简记 管理的常识-读书简记 卡片笔记写作法-读书简记 纳瓦尔宝典-读书简记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书简记 贪婪的多巴胺-读书简记 清醒的活-读书简记 像哲学家一样生活:斯多葛哲学的生活艺术-读书简记 你是你吃出来的-读书简记 你可以跑的更快-读书简记 丹尼尔斯经典跑步训练法-读书简记 非暴力沟通-读书简记 异类-读书简记 稀缺-读书简记 为什么要睡觉-读书简记 事实-读书简记 世界上最快乐的人-读书简记 病毒学概览-读书简记 免疫学概览-读书简记 内观-读书简记 沟通的艺术-读书简记 你的生命有什么可能-读书简记 演化的故事-读书简记 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读书简记 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读书简记 社会心理学-读书简记 追寻记忆的痕迹-读书简记 情绪-读书简记 远见:如何规划职业生涯3阶段-读书简记 存在主义心理治疗-读书简记 P·E·T父母效能训练-读书简记 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读书简记 2015-2020美国居民膳食指南-读书简记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读书简记 批判性思维-读书简记 代码大全-读书简记 游戏力-读书简记 成功,动机与目标-读书简记 基因组:人种自传23章-读书简记 YOU身体使用手册-读书简记 登天之梯-读书简记 为什么学生不喜欢上学-读书简记 请停止无效努力-读书简记 麦肯基疗法-读书简记 跟简七学理财-课程简记 指数基金投资指南(2017中信版)-读书简记 指数基金投资指南(2015雪球版)-读书简记 让大脑自由:释放天赋的12条定律-读书简记 养育的选择-读书简记 GPU高性能编程CUDA实战-读书简记 百万富翁快车道-读书简记 原则-读书简记 穷查理宝典-读书简记 C++并发编程实战-读书简记 哲学家们都干了些什么-读书简记 Effective C++-读书简记 通往财富自由之路-读书简记 Linux命令行与Shell脚本编程大全-读书简记 刻意练习-读书简记 写给大家看的设计书-读书简记 习惯的力量-读书简记 好好学习-读书简记 硅谷最受欢迎的情商课-读书简记 富爸爸,穷爸爸-读书简记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会说-读书简记 阻力最小之路-读书简记 ProGit-读书简记 思考:快与慢-读书简记 C语言深度剖析-读书简记 编程珠玑-读书简记 Head First 设计模式-读书简记 反脆弱-读书简记 小强升职记-读书简记 观呼吸-读书简记 黑客与画家-读书简记 晨间日记的奇迹-读书简记 如何高效学习-读书简记 即兴的智慧-读书简记 精力管理-读书简记 C++编程思想-读书简记 拖延心理学-读书简记 自控力-读书简记 伟大是熬出来的-读书简记 生命不能承受之轻-读书简记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读书简记 没有任何借口-读书简记 一分钟的你自己-读书简记 人生不设限-读书简记 暗时间-读书简记

养育的选择-读书简记

2017年11月11日

写在前面


最近地铁上读了陈忻这本养育的选择,很不错。针对父母普遍关心的13个问题进行了解释,阐述了儿童发展的规律,消除父母的焦虑和困惑。下面摘录了书中的一些重点,方便快速了解和回顾。

第一章 我的孩子缺乏安全感吗?


安全感来自良好的亲子关系,跟亲子互动的模式息息相关。只要我们尊重孩子的发展规律,关心和理解他们的感受,及时、恰当的回应他们的需求,为他们提供良好、稳定的环境,通常我们就不需要时时刻刻担心孩子会缺乏安全感。


小宝宝的安全感是逐步从信任妈妈,从妈妈给予的呵护中发展出来的。

那么,宝宝是怎么知道妈妈可以作为安全港湾的呢?根据心理学家埃里克森( Erikson)O的人格社会心理发展理论,每个人在成长的不同阶段都会经历一定的冲突,需要完成不同的心理任务。他们越是能够积极解决每个阶段的冲突,就越有可能发展健康的人格。出生后的第一年,婴丿儿需要解决的冲突是“基本信任对基本不信任”,也就是说,这是他们对主要照料人产生信任感还是不信任感的关键阶段。他们的重要社会心理任务是建立与主要照料人(通常是妈妈)之间的信任。

如果妈妈对宝宝的需要不敏感或者对他们的需要满足不规律——有时候满足,有时候又不满足,宝宝就会形成对妈妈的不信任感,也就是说,宝宝建立的是对妈妈的非安全依恋( insecure attachment)。这种非安全依恋对宝宝未来的性格养成很有可能会产生消极的影响。

安全依恋建立的基础是拥抱,而非乳汁。拥抱以及拥抱带来的舒适感、情感上的支持是宝宝和妈妈建立依恋的基础。

皮肤的接触对宝宝的发育非常重要。有研究表明,皮肤接触可以让宝宝的大脑分泌促进生长的化学物质。

我们及时、恰当地满足他们的需要其实不能算“宠”。恰恰相反,婴儿就是这样通过妈妈迅速、稳定、重复的行为来认识自己和妈妈的关系,建立对妈妈的安全依恋,进而建立对外部世界的信任感和安全感。

稳定的、有规律满足。

只有宝宝认为我们是可信任的,在他们需要的时候我们会随时出现,在我们离开的时候,他们才会安心,也更愿意探索世界,接受挑战。

多表达积极的情绪、支持和爱,让孩子常常保持愉悦的心情,减少不必要的哭闹,这有利于以后宝宝认识情绪、表达情绪和调节情绪。

如果这也禁止那也禁止,就容易让宝宝感受到妈妈的消极情绪,而他们自己也会产生消极情绪,从而压抑他们的好奇心和探索欲。

只要我们尊重孩子的发展规律,关心和尊重他们的感受,及时恰当地回应他们的需要,为他们提供相对来说稳定、良好的环境,就不需要时刻担心他们会缺乏安全感。

第二章 早教有必要吗?什么是好的早教?


早教非常有必要,但早教不是越多越早就越好。生活即早教,父母和家庭才是早教的主力军。对孩子充满爱的照料,让孩子身体、智力和社会化情感等方面均衡发展,从长远来看,这是最好的早教。只有意识到这点,我们才不会迷失。


很多科学家认为,对人类婴儿来说,自然的环境也可能比刻意创造的丰富环境更有利于大脑的健康发育。对人类婴幼儿早期训练要更加谨慎,也许过多的信息输入反而会造成伤害。

哈佛大学教授伯顿·怀特( Burton white)在哈佛幼儿园主持了一个长达13年的项目。他发现,很多优秀并且快乐的儿童,大部分时间都在做他们自己自愿做的事情,看上去非常悠闲,甚至无所事事。这些悠闲的时间很可能不知不觉中促进了孩子的发展。

所以,不管是什么方面的早教,一定不要忘记,我们的目标是要培养一个均衡发展的孩子。回到这一章开头的纠结,父母困惑要不要上学前认字、数数,其实上学前最需要培养的是孩子的行为习惯和一些能力,以便让他们能够比较快地适应小学生活。比如在生活中加以引导和练习,以便料理自己的一些事情,像绑鞋带、整理自己的书包等。

在亲子阅读中培养孩子的阅读兴趣和阅读习惯(不定要认识字)保护孩子的好奇心,让他们对世界万物有强烈的兴趣。在玩玩具的时候注意培养孩子解决问题的能力和信心。在游戏中学会和同伴交往,包括解决冲突,等等。所有这些都有助于孩子将来适应学校和促进学业进步,有助于他们各方面的均衡发展。

边玩一边用语言形容这种物体。


Tip1:充满爱的照料是宝宝良好发展的基础。

Tip2:鼓励宝宝通过感知和运动探索世界。

Tip3:玩具不是越贵越好,泥土花草都是宝宝最好的“玩具”。

第三章 敏感期,是否真的无处不在?


流行的“敏感期”被大众泛化和夸大了,父母既不要被敏感期禁锢,也不要消极等待敏感期。给孩子有质量的互动,了解孩子的发展共性和个体差异,细心观察孩子的兴趣所在,给孩子适度、均衡的学习内容,才能因势利导,事半功倍。


研究发现,这种非正式的识字体验越多,孩子的语言发展以及将来读写能力的发展越好。

中产家庭父母和孩子阅读的小时数是1000小时。

所以我们支持父母和儿童一起阅读,一起游戏。如果孩子有兴趣,就告诉他们在周围环境看到的文字,培养他们的好奇心和阅读兴趣。在此基础上,孩子识些字并不会对他们造成什么伤害。事实上,如果孩子有兴趣,有学习的主动性,我们根本阻止不了他们学习,除非消除所有环境的影响,把他们关在壁橱里。

重要的是阅读兴趣的培养,而不是识字。

早期给大脑输入过多的信息也可能造成神经拥堵效应,反而不利于早期大脑的健康发展。所以在注重及早弥补的同时,也要遵循婴幼儿丿大脑处理信息的规律。不要在宝宝还小的时候不断地让他们学这学那,要适度。不要慌乱焦虑,多一些观察和爱,给予足够的耐心陪孩子一起成长吧。


Tip1:了解宝宝发展的共性和差异,才能因势利导。

Tip2: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被证实对大脑发育至关重要。

如果婴幼儿的日常生活有规律且丰富多彩,父母提供稳定的爱,就不必担心会错过什么敏感期,而特意培养孩子的某种技能,比方说阅读、下象棋、拉小提琴、写作等等。

在每一天看起来平淡的生活里,和宝宝有质量地互动,给他们关爱和拥抱,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已经被证对婴幼儿的大脑发育非常关键。

第四章 电视节目是早教还是伤害?


研究表明,两岁以下的宝宝不适合看电视,真人之间的互动才是孩子最好的学习方式。但在这个数字时代,也不必把电子产品视为洪水猛兽,父母要根据孩子的年龄和特点,适当选择,适当使用多媒体,让孩子从多样化的渠道学习,才能平衡发展。


1999年,美国儿科学会在大量研究的基础上,建议广大父母,在孩子未满两岁时,要限制他们看电视,因为过早看电视可能有碍幼儿的发展。

美国儿科学会建议,两岁以下的宝宝需要大量和父母或者其他照料者的真实互动。

我们也要牢记,两岁以下的宝宝,处于感知运动阶段,只凭观看来认知,学习的效果远没有用各种感官去感知——用小手、小嘴直接触碰一个物品好。

社会认知需要通过大量的互动来实现,比如,父母经常和孩子面对面地谈论有关意图、需要、感受等话题,和他们一起玩假想游戏。

真人互动远比互动型屏幕对孩子有益。不要忘记,和真人的互动是宝宝学习和促进其他方面发展的最佳方式。这些与真人的对话、游戏,能够帮助婴幼儿更有效地建立神经细胞的连接,也就是我们说的建立大脑里的复杂高效的“交通网”。

真实地在一起,给他们读书,和他们说话,玩游戏,这一切都有助于建立父母和婴幼儿的情感连接,不仅仅促进婴幼儿的认知发展,也促进他们的情感发展。同时她也建议,父母应该让孩子学会独处。独处的过程促使孩子主动探索,主动思考。

我们不应该用电子产品过多占用他们的时间,令他们无法学会独处和自我娱乐以及思考。

说到底还是“适当”两个字。这就需要父母谨慎而有效地利用多媒体,无论何时都不要忘记自己的孩子是几岁,发展特点是什么,适当选择,适度使用,让孩子从多样化的渠道学习平衡发展。


Tip1:控制看电视时间。两岁以下的孩子,尽量不要让他们看电视,如果实在要看,尽量控制在每天15分钟以内。2~3岁的孩子,也以每天看30分钟以内为好。3岁以上,和宝宝商量一个大家都能接受的时间。

Tip2:选择合适的节目。对于3岁及以下的孩子,我们最好选择画面转换比较慢的节目。

Tip3:和孩子一起看节目。我们可以用暂停键把节目停止下来。

Tip4:把节目和阅读、生活联系起来。

Tip5:多提供屏幕以外的活动机会。

第五章 规则会破坏孩子的自由天性吗?


规则的制定和执行中,父母理解和尊重孩子的身心发展规律和个性特点,就不会压抑孩子的天性。从孩子的感受出发,用爱/理解来赢得孩子的合作。符合儿童天性的规则养成,才能让孩子懂得自由的边界。


规则让孩子养成生活规律和行为习惯。

在孩子的生活中,规则的很大一部分内容其实是养成生活规律和行为习惯。他们在日常生活中观察、思考和学习,他们喜欢熟悉的生活程序,重复性的、有规律的生活让他们觉得有安全感,并有利于他们意识到这些习惯的存在,从而逐渐建立习惯。

3岁前的规则应该是保护宝宝自身的安全,以不伤害他人和公物为界限。

父母不仅要解释规则,还要为他们提供一些解决方法,让他们自己去选择和决定,发挥他们的主动性。

规则让孩子建立学习习惯。学龄儿童不仅仅需要学习群体规则、人际规则,还需要养成学习习惯。

第一,我们建立的规则是否遵循了孩子发展的规律;

第二,我们在执行规则的过程中,是否尊重了孩子的身心特点。

鼓励孩子思想自由,不制定做不到的规则,只制定具体的规则,规则越具体越好。

用孩子理解和接受的方式解决问题。

很多父母出于对“温柔而坚持”表面上的理解去执行,把这一原则演变成了软暴力尚不自知。“温柔而坚持”的基础是和孩子的感情连接、对孩子的理解。所以,我理解的温柔,不是说语气、表情温和,而是从孩子的感受出发,用爱、理解来赢得孩子的合作;所谓坚持,不是寸土不让,而是守住底线,不能越界,底线之内可以灵活。

执行规则,首先要建立良好的亲子关系。

尊重孩子,意味着尊重他们的想法和感受,并鼓励他们表达,同时以同理心,也就是感同身受地去理解孩子,而不要从成人的角度,站在孩子的对立面去纠正他们。


Tip1:理解孩子,避免火药味。

Tip2:坚持的是底线,灵活的是方式。总之,给他们一定的决定权,让他们觉得自己的意愿能够被父母倾听并满足,他们就愿意遵守规则。坚持的方式可以是多样的,是死板地、粗暴地坚持,还是灵活地、用游戏的方式坚持,其中体现了我们做父母的“艺术”。

Tip3:启发孩子思考,从内心认同规则。

Tip4:偶尔让步,让孩子感受爱与界限。

Tip5:避免不规律的生活和规则的随意性。父母在制定规则时,要注意根据事情的性质,而不是事情的严重程度来决定。别因为父母的随意性,让孩子无法理解自己行为的界限,无法理解规则的界限。

第六章 我的孩子为什么脾气那么大?


儿童的情绪认知和表达都处于初级阶段,不知道如何恰当的表达和管理情绪。父母需要观察、理解孩子,找到情绪背后的原因,菜才能帮助孩子解决问题,逐步让孩子学会合适地表达情绪,不要把孩子的情绪表达和性格联系起来。


解决问题要先解决情绪,情绪引导也是有步骤的。

第一步:帮助孩子认识情绪。除了在生活中经常和他们定义情绪,给情绪贴标签,我们还可以和他们看一些介绍情绪的绘本。3岁以上的孩子可以自如使用语言了,我们可以逐步鼓励孩子用语言描述自己的感受。我的孩子3~5岁时,我们准备了一个本子,让孩子把当天印象深刻的开心或不开心的事情记录下来。这个过程中,我们只是记录,对孩子的情绪和感受不做评判。

第二步:认同孩子的情绪。认同跟接纳还是有不一样的地方,认同不仅仅是接纳,还让孩子感觉到情绪有合理性。孩子是用自己的情绪面对这个世界的。当他一心一意要洗你跟他讲道理,他是听不进去的;当他得到你的理解心情平静下来,你再讲道理,他才会慢慢听得进去。所以不要说孩子不讲道理,孩子只是需要成人理解他们的情绪,得到理解后,原先困扰他的问题可能就不会再困扰他了。在上学之前跟我说:“我会想妈妈的。”我就说:“是啊,妈妈也会想你。”我们一起看过一本书,叫“ Kissing hand”,中文叫《魔法亲亲》,我就在他的手里亲一下,然后说:“好了,现在妈妈把魔法亲吻放在你手里,你想妈妈的时候,妈妈也在想你,你摸一摸胸口,妈妈就在心里亲你。”孩子的感受被认同,就能比较通情达理,也比较容易被安慰。

第三步:让孩子学习恰当地表达情绪。无条件接纳不是什么都接纳,而是无条件接纳孩子的感受,有规则地接受孩子的行为。父母可以让孩子想一想,什么样的发泄方式既不伤害别人,也不伤害自己,也不破坏东西。可以用语言讲出来,可以画画,可以想象自己的头上在冒烟,小朋友会想出很多有创意的办法来。

第四步:启发思考,通过解决问题来疏导孩子的情绪。


Tip1:认同情绪切忌盲目和简单粗暴。这是我们特别需要注意的一个问题:表示认同情绪的时候,不要以大人的方式去替孩子归因。我们只需要纯粹地对她的情绪表示理解就可以了。

Tip2:建立良好亲子关系,灵活运用方法。

情绪引导是一个系统工程,父母需要改变自己的观念,并管理好自己的情绪,这是前提。父母还必须观察孩子、了解孩子,整合各种技巧,在具体的情境里将这些方法灵活运用。最重要的是,常常和孩子建立情感上的连接。

我发现,只要孩子的思路转移到解决问题上,他的情绪就能逐渐平复。

第七章 延迟满足能培养孩子的自控力吗?


延迟满足并不是简单的延迟满足孩子的需求,而是培养孩子在合适的时间和地点做想做的事,这是自控力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自控力的培养就在生活的点滴中,父母要从全局出发培养孩子的自控力,不要纠结于“满不满足孩子的需求”这个问题。


这个概念在发展心理学中指的是人的一种能力,或者人的种属性,是人能够等待合适的地点、合适的时间再做想做的事,反映了自我控制或者说克制欲望的能力。

我们要牢牢记住,我们需要培养的是,孩子能够等到合适的时间做合适的事情。这是“推迟的满足感”原本的含义。

研究发现,自控力比较好的孩子,专注力也比较好,能够在工作记忆里比较长时间地储存信息,这一切都有助于孩子的学业发展。

尊重孩子的成长规律,不提太高的要求,不运用过分的方法,在各种环境中注重孩子自控力的培养,是父母们必修的门功课。

自控力培养就藏在生活的每个细节中。在社交和游戏中学习自控力。玩“我是一个木头人”和间谍等游戏。

让孩子认识“自控力”,学会自我控制。给予一定的鼓励,他们也相当有自控力呢。

学者们认为,通过心智工具培养注意力很可能会预防学业情绪和行为问题。

合适的时间做合适的事情是培养自控力的根本。


Tip1:在合适的情景中,让宝宝等一等。

Tip2:合情合理地满足孩子的需要,形成良性循环。

很多时候也可以让孩子在一定范围内自己做主,在选择中适当控制自己的欲望。

所以说,良好的亲子关系、平时生活中养成的自制力、儿童自己的思考和选择,决定了孩子提出什么要求,也决定了我们怎么满足他们的要求,而且这几个因素是互为影响的。

第八章 为什么越称赞孩子越说不得了?


称赞有方法,父母们不必过分担心和焦虑,给孩子更多的爱和真诚,让他们明白成败只是结果,过程的付出和收获是更美妙的事情。只要父母和孩子都具备成长型思维模式,相信孩子一定会收获更多的成长。


真正的赏识教育应该是认清孩子的优缺点,激发他们的内部动机,对他们产生持续的影响而且通过我们的评价方式,让孩子逐步学会恰当地评价自己。只有如此,才不会产生依赖表扬、不能面对挑战这些问题。父母需要长期地、习惯性地引导孩子去关注完成件事情的过程,而不是只关注事情的结果。

应该如何称赞孩子?

具体而诚恳的称赞能激发孩子的内部动机。具体的称赞是父母用赞赏的语气来描述自己所看到的和所感受到的,而不是泛泛的、笼统的无差别的一句:你真棒!你真好!

当我们真心地去欣赏孩子,就一定能发现闪光点,用我们的语言诚恳地去描述这些闪光点,并且让他们知道这些闪光点带给我们的感受,孩子能体会到我们的真诚,与我们变得更加亲密,我们带给他们的称赞也就能真正激励他们。

具体而真诚是激发孩子内部动机的基础,而在称赞过程中能否恰当地运用“成长型思维模式”对孩子进行鼓励,将决定着孩子在今后的人生中能否获得持续的自信与进步。

句式:“你是努力的”而不是“你是聪明的”。

称赞的最终目标是让孩子建立全面的自信心。

父母不要过度保护孩子,让他们在年幼的时候干一些力所能及的事情,在保证安全的前提下让他们尝试一些挑战,帮助他们建立起能力感,对自己能干什么、

不能干什么有个基本的感觉,并且给予他们一定的称赞,将有助于提升他们的自信心。

我们一方面鼓励他们建立自信,另一方面也要注意,不能过于关注他们在某一方面的成绩。


Tip1:称赞有“成长型思维模式”的孩子无须拘泥形式。

Tip2:用心观察、真心欣赏孩子,给他适量适当的称赞。

有时候可以是客观的描述,简短不加判断的陈述:“我觉得你在这个作业上花了很多功夫啊。”或者可以问一些问题:“今天的比赛,你感觉你做得怎么样?”允许孩子自己去反思和决定他对自己的收获是怎么想的,怎么感受的,逐步引导他对“自己的努力所带来的成功”这样的概念进行内化。

我和我家孩子往往不需要太多语言。有时候一个亲吻,有时候一次击掌,有时候偷偷晃一下大拇指,示意他们我看到了,我就会发现他们的脸亮了起来。

第九章 孩子会越挫越勇吗?


父母在孩子碰到困难的时候,要给予他们情感上、认知上、思维方式上全方位支持,不让孩子去打毫无准备的仗。通过父母的支持、引导,形成抗挫折能力,让父母的爱成为孩子坚强意志的后盾,这才是挫折教育的核心。


真正的挫折教育,不是制造挫折而是一同面对挫折。

青少年变得越来越独立的同时,如果能把父母当成是亲密的港湾,从父母那里获得支持,对他们的健康成长更为有利。

父母在情感上的支持,就是让孩子感受到“不管你有没有达到目标,爸爸妈妈都是爱你的。当然我们希望你达到目标。不过人无完人,没有达到目标的时候,如果你需要帮助,我们可以随时帮助你”。

简单地说,在情感上支持孩子就是允许他们有情绪,并且帮他们学会真实面对自己的情绪,并以合适的方式宣泄出去。

让孩子认识到失败和错误是人生的一部分。父母还需要在认知上给予孩子支持,让他们认识到,失败和错误是人生不可避免的一部分,失望和伤心也是我们经常经历的情感,关键是怎么去对待。

如果一个人认为错误不可怕,关键是从错误中学习还可以做些什么能取得进步,那么,他就能排解自己的负面情绪,并且有积极的行动。

父母不仅要培养孩子学会逐步排解自己的情绪,不再害怕错误或者失败,还要培养他们养成“我需要解决问题”的思维方式。


Tip1:孩子,你不必那么完美。

Tip2:鼓励孩子说出感受。有研究表明,用语言表述情绪有助于孩子较快地从不安、生气等状态中恢复平静。

Tip3:认同情绪,给孩子适当的建议和鼓励。

第十章 要不要鼓励孩子争第一?


淡化不必要的竞争,正视不可避免的竞争,让孩子学会对过程的体悟,而不是对输赢的关注。帮助孩子学会以解决问题的思维面对竞争的失败,既不为失败自暴自弃,也不为成功沾沾自喜,并从中学会与他人的合作,这些对其未来的发展都有重要的意义。


还有的父母经常拿自己孩子的短处和别的孩子的长处比,总觉得“别人家的孩子”比自己家的孩子好。孩子得到的信息是,他们永远无法让父母满意,永远无法像“别人家的孩子”那么完美,反而打击了自信,失去了进步的动力,甚至对别人江生嫉妒心理。

淡化不必要的比较。人生不是比赛,无须时刻比较。我们倒是可以传递一种观念:每个人都是独特的,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点。要保持住自己的长处,并通过自己的努力弥补短处。只有这样,才能真正激发孩子内在的动力,令他持续主动地进步。

正确评价的力量:“对事不对人”。从儿童心理学的角度说,幼儿的特点是:通常不能准确地自我评估,对自我的认识相当一部分来自外部评价,比如父母、老师以及周围的人。老师和父母的评价内容和评价方式都会影响到孩子以后的自我评价。

幼儿之间不鼓励没有必要的比赛,不鼓励所谓的好胜心,不鼓励结果至上,而应关注做事情的本来目的和过程,让孩子关注自己可进步的空间。

正视不可避免的竞争:关注过程而非结果。


Tip1:鼓励孩子自己和自己比较。适当的竞争是有好处的。关键不是有没有竞争,而是孩子怎么看待竞争。用成长型思维,发现自己可提高的空间,并努力去提高,竞争就没什么坏处。

Tip2:让孩子学会面对现实,正确认识自己。

Tip3:耐心等待孩子成长,培养孩子的综合能力。

第十一章 快乐成长就是让孩子时刻都快乐吗?


快乐教育更确切地说应该称为“获得快乐的教育”——它并不是让孩子一直快乐,而是让孩子学会如何获得快乐,这才是快乐教育的应有之义。重要的是,父母在孩子不快乐的时候要抓住机会,帮助孩子获得成长的能力。


成长意味着着变化,没有绝对的快乐。我们要承认,成长意味着变化,孩子必然要经历身体的变化、认知的变化、社会化以及情感的变化。发展心理学用这三个变化的过程来定义成长。这些变化是不可避免的,而且必然带来适应或者不适应。

适应性的强弱取决于孩子自己的个性、同伴关系以及亲子关系。

布朗芬布伦纳的生态系统理论认为,一个人的发展受到五大环境系统的直接或间接影响,包括微观系统(家庭、学校、同伴等)、中介系统(父母与学校的联系、学校和同伴的关系等)、外在系统(社区发展、医疗条件、媒体等)、宏观系统(文化传统、社会价值观等)和时间系统(时代的烙印)。而家庭是微观系统的其中一个组成部分,五大环境系统中的其他因素对一个人的发展都会起到直接或间接作用。因此,很多事情都不在家庭(即父母)的绝对掌控之中。从长远来看,父母所能做的并不是给孩子创造一个安全保护圈,而是努力给予孩子正面的积极的影响,以在一定程度上化解其他因素对孩子的成长造成的直接或间接的消极影响。

欢笑和泪水对一个人的成长同样重要。头几个月高兴、生气、伤心和害怕;18个月自我意识情绪,包括羞愧感、尴尬、内疚、嫉妒和自豪等;2~6岁期间,随着幼儿自我概念的发展,他们对父母的批评或者夸奖特别敏感,经常会体验自我意识情绪。

多项研究表明,指出行为后果,并指出正确行为以及告知实施正确行为的理由,有助于儿童同情心、同理心的发展。

成长是变化,必然带来适应的压力。


Tip1:父母不要以自己的感受代替孩子的感受。

Tip2:学习本身是快乐的,并伴随成就感。

Tip3:知道边界和规则的孩子更快乐。

Tip4:懂得感恩的孩子更快乐。

第十二章 要求孩子“听话”会抹杀独立性吗?


听话并不意味着无条件顺从,而应该是培养孩子的倾听的能力,这对孩子的学习和社交能力至关重要。倾听和独立思考相结合,即我们所说的听话和个性并不互相矛盾,更多的时候,二者相互结合,才能促使孩子成为一个有社会规范的独立个体。


父母经常和孩子交流,注意说话放慢语速,和他们对视,这样他们能够更容易听到父母的话,并加以理解。在和宝宝讲话的时候,其实就是在培养他们的倾听能力、注意力、大脑加工能力和记忆能力。

培养儿童的倾听能力,首先父母要对儿童的行为和感受非常敏感,及时而恰当地做出反应。

蹲下去,平视孩子的眼睛,清楚地说出要求。眼神的沟通可以帮助他们集中注意力倾听和理解要求。

理想的状况是鼓励孩子倾听和独立思考相结合。


Tip1:尊重孩子的想法和选择是培养独立思考的基石。

Tip2:培养孩子“独立性”需要尊重儿童的发展规律。

第十三章 学习会破坏想象力和创造力吗?


认识并体验世界的规律即学习,是和想象力、创造力共同发展的,而不是对立的、互相伤害的。想象力、创造力不是空中楼阁,它们有基础,有依据。孩子对世界的持续学习和理解、好奇心和兴趣是想象力和创造力源源不断的养料。


认知是想象力和创造力的基础。

警惕1:学习和体验的信息不符合儿童发展水平。

这种不符合儿童发展规律的“灌输式”的信息输入方式是我们要警惕的。因为这种方式实际上破坏了孩子探索世界、发现各种规律的积极性,割裂了知识和体验,破坏了他们的兴趣和内在动力,最终破坏了想象力和创造力。

学龄前儿童甚至学龄儿童以具体思维为主,他们以动手、亲身体验的具体方式去学习。通过这些具体的操作而获得的知识才是“活”的知识,通过这些具体的操作而获得的观察力、思考习惯、解决问题的能力才是想象力和创造力的源泉。

警惕2:学习的过程不容许儿童试错和探索。

警惕3:追求标准答案,不允许孩子有自己的表达。

集中思维(convergent thinking)和发散思维(divergent thinking)。


Tip1:鼓励孩子以自己的方式学习和自由表达。

Tip2:用“合力”激发想象力和创造力。

让孩子参加各种活动,比如科学活动、艺术活动、搭建活动等,可以培养孩子多方面的想象力和创造力,这是种“合力”的结果。我们提供符合他们水平的各种资源,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创造开放轻松的氛围,这些因素都会对孩子的想象力和创造力产生一种作用力。

后记


养育中充满了无数选择。为人父母,不要人云亦云,要有自己的观察和思考。


版权声明:本文为博主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总阅读量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