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琴童-读书简记 超越百岁:长寿的科学与艺术-读书简记 千脑智能-读书简记 笔记的方法-读书简记 心经抉隐-读书简记 刷新:重新发现商业与未来-读书简记 认知觉醒-读书简记 真希望我父母读过这本书-读书简记 模仿欲望-读书简记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读书简记 十分钟冥想-读书简记 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读书简记 乔布斯、禅与投资-读书简记 掌控习惯-读书简记 金钱心理学-读书简记 被讨厌的勇气-读书简记 身心合一的奇迹力量-读书简记 零极限-读书简记 投资最重要的事-读书简记 语言学的邀请-读书简记 更富有、更睿智、更快乐-读书简记 管理的常识-读书简记 卡片笔记写作法-读书简记 纳瓦尔宝典-读书简记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书简记 贪婪的多巴胺-读书简记 清醒的活-读书简记 像哲学家一样生活:斯多葛哲学的生活艺术-读书简记 你是你吃出来的-读书简记 你可以跑的更快-读书简记 丹尼尔斯经典跑步训练法-读书简记 非暴力沟通-读书简记 异类-读书简记 稀缺-读书简记 为什么要睡觉-读书简记 事实-读书简记 世界上最快乐的人-读书简记 病毒学概览-读书简记 免疫学概览-读书简记 内观-读书简记 沟通的艺术-读书简记 你的生命有什么可能-读书简记 演化的故事-读书简记 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读书简记 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读书简记 社会心理学-读书简记 追寻记忆的痕迹-读书简记 情绪-读书简记 远见:如何规划职业生涯3阶段-读书简记 存在主义心理治疗-读书简记 P·E·T父母效能训练-读书简记 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读书简记 2015-2020美国居民膳食指南-读书简记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读书简记 批判性思维-读书简记 代码大全-读书简记 游戏力-读书简记 成功,动机与目标-读书简记 基因组:人种自传23章-读书简记 YOU身体使用手册-读书简记 登天之梯-读书简记 为什么学生不喜欢上学-读书简记 请停止无效努力-读书简记 麦肯基疗法-读书简记 跟简七学理财-课程简记 指数基金投资指南(2017中信版)-读书简记 指数基金投资指南(2015雪球版)-读书简记 让大脑自由:释放天赋的12条定律-读书简记 养育的选择-读书简记 GPU高性能编程CUDA实战-读书简记 百万富翁快车道-读书简记 原则-读书简记 穷查理宝典-读书简记 C++并发编程实战-读书简记 哲学家们都干了些什么-读书简记 Effective C++-读书简记 通往财富自由之路-读书简记 Linux命令行与Shell脚本编程大全-读书简记 刻意练习-读书简记 写给大家看的设计书-读书简记 习惯的力量-读书简记 好好学习-读书简记 硅谷最受欢迎的情商课-读书简记 富爸爸,穷爸爸-读书简记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会说-读书简记 阻力最小之路-读书简记 ProGit-读书简记 思考:快与慢-读书简记 C语言深度剖析-读书简记 编程珠玑-读书简记 Head First 设计模式-读书简记 反脆弱-读书简记 我的阅读书单 小强升职记-读书简记 观呼吸-读书简记 黑客与画家-读书简记 晨间日记的奇迹-读书简记 如何高效学习-读书简记 即兴的智慧-读书简记 精力管理-读书简记 C++编程思想-读书简记 拖延心理学-读书简记 自控力-读书简记 伟大是熬出来的-读书简记 生命不能承受之轻-读书简记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读书简记 没有任何借口-读书简记 一分钟的你自己-读书简记 人生不设限-读书简记 暗时间-读书简记
家有琴童-读书简记 超越百岁:长寿的科学与艺术-读书简记 千脑智能-读书简记 笔记的方法-读书简记 心经抉隐-读书简记 刷新:重新发现商业与未来-读书简记 认知觉醒-读书简记 真希望我父母读过这本书-读书简记 模仿欲望-读书简记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读书简记 十分钟冥想-读书简记 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读书简记 乔布斯、禅与投资-读书简记 掌控习惯-读书简记 金钱心理学-读书简记 被讨厌的勇气-读书简记 身心合一的奇迹力量-读书简记 零极限-读书简记 投资最重要的事-读书简记 语言学的邀请-读书简记 更富有、更睿智、更快乐-读书简记 管理的常识-读书简记 卡片笔记写作法-读书简记 纳瓦尔宝典-读书简记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书简记 贪婪的多巴胺-读书简记 清醒的活-读书简记 像哲学家一样生活:斯多葛哲学的生活艺术-读书简记 你是你吃出来的-读书简记 你可以跑的更快-读书简记 丹尼尔斯经典跑步训练法-读书简记 非暴力沟通-读书简记 异类-读书简记 稀缺-读书简记 为什么要睡觉-读书简记 事实-读书简记 世界上最快乐的人-读书简记 病毒学概览-读书简记 免疫学概览-读书简记 内观-读书简记 沟通的艺术-读书简记 你的生命有什么可能-读书简记 演化的故事-读书简记 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读书简记 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读书简记 社会心理学-读书简记 追寻记忆的痕迹-读书简记 情绪-读书简记 远见:如何规划职业生涯3阶段-读书简记 存在主义心理治疗-读书简记 P·E·T父母效能训练-读书简记 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读书简记 2015-2020美国居民膳食指南-读书简记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读书简记 批判性思维-读书简记 代码大全-读书简记 游戏力-读书简记 成功,动机与目标-读书简记 基因组:人种自传23章-读书简记 YOU身体使用手册-读书简记 登天之梯-读书简记 为什么学生不喜欢上学-读书简记 请停止无效努力-读书简记 麦肯基疗法-读书简记 跟简七学理财-课程简记 指数基金投资指南(2017中信版)-读书简记 指数基金投资指南(2015雪球版)-读书简记 让大脑自由:释放天赋的12条定律-读书简记 养育的选择-读书简记 GPU高性能编程CUDA实战-读书简记 百万富翁快车道-读书简记 原则-读书简记 穷查理宝典-读书简记 C++并发编程实战-读书简记 哲学家们都干了些什么-读书简记 Effective C++-读书简记 通往财富自由之路-读书简记 Linux命令行与Shell脚本编程大全-读书简记 刻意练习-读书简记 写给大家看的设计书-读书简记 习惯的力量-读书简记 好好学习-读书简记 硅谷最受欢迎的情商课-读书简记 富爸爸,穷爸爸-读书简记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会说-读书简记 阻力最小之路-读书简记 ProGit-读书简记 思考:快与慢-读书简记 C语言深度剖析-读书简记 编程珠玑-读书简记 Head First 设计模式-读书简记 反脆弱-读书简记 小强升职记-读书简记 观呼吸-读书简记 黑客与画家-读书简记 晨间日记的奇迹-读书简记 如何高效学习-读书简记 即兴的智慧-读书简记 精力管理-读书简记 C++编程思想-读书简记 拖延心理学-读书简记 自控力-读书简记 伟大是熬出来的-读书简记 生命不能承受之轻-读书简记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读书简记 没有任何借口-读书简记 一分钟的你自己-读书简记 人生不设限-读书简记 暗时间-读书简记

批判性思维-读书简记

2018年09月10日

写在前面


一直觉得批判性思维是每个人都应该学习和掌握的底层知识,对构建个人知识体系有着举足轻重作用。不经批判思考而建造的知识经验体系大楼,经不起岁月的冲刷,随时可能轰然倒塌。之前因看过类似的书:《决策与判断》、《思考:快与慢》,经常有意无意的运用批判性思维,看了本书后对批判性思维有了更系统的认识。一些核心思想:批判性思维就是指审慎地运用推理去断定一个断言是否为真,构成批判性思维的基本要素是断言(claims)、论题(issues)和论证(argu-ments,由前提和结论构成),识别、分析和评价这些构成要素是批判性思维的关键;就审查断言可信度而言,有两个方面值得质疑:其一是质疑断言本身,第二个值得质疑的是断言的来源;谨慎对待断言中掺入的各种修辞陷阱(修辞性定义和修辞性解释、刻板印象、暗示、加载问题、闪烁其词、贬抑、嘲笑、夸张、替代证明、修辞类比和误导的比较、视觉形象说服等)、各种心理情绪陷阱(源自愤怒的“论证”、威吓手段、诉诸武力“论证”、源自同情的“论证”、源自妒忌的“论证”、阿谀奉承、使人负疚、一厢情愿的思维、同辈压力“论证”、群体思维的谬误、民族主义及合理化、诉诸众人“论证”、诉诸司空见惯“论证”、诉诸传统“论证”、相对主义、主观主义、转移注意力(红鲱鱼)/烟幕弹等)和各种其他陷阱(诉诸人身的谬误、生成谬误、因人纳言、稻草人谬误、虚假的两难境地、滑坡论证、错置举证责任、乞题等),批判性的去思考和接受。培养批判性思维的习惯和提高运用批判性思维的技能会让人变得更聪慧,更能一眼看透事情的本质而不被信息诱导迷惑,推荐大家都去系统性的阅读学习,以下是文章的部分经典摘录及每章重点总结。

第1章 批判性思维基础


摘录


什么是批判性思维?批判性思维就是指审慎地运用推理去断定一个断言是否为真。

教育资助委员会的大学学习评估(CLA)项目具体罗列了很多批判性思维的重要技能,率先掌握这些技能就能使你脱颖而出。这些技能为:学生是否善于:

  • 判断信息是否恰当
  • 区分理性的断言与情感的断言
  • 区别事实与观点
  • 识别证据的不足
  • 洞察他人论证的陷阱和漏洞- 独立分析数据或信息
  • 识别论证的逻辑错误
  • 发现信息和其来源之间的联系
  • 处理矛盾的、不充分的、模糊的信息
  • 基于数据而不是观点建立令人信服的论证
  • 选择支持力强的数据
  • 避免言过其实的结论
  • 识别证据的漏洞并建议收集其他信息
  • 知道问题往往没有明确答案或唯一解决办法
  • 提出替代方案并在决策时予以考虑
  • 采取行动时考虑所有利益相关的主体
  • 清楚地表达论证及其语境
  • 精准地运用证据为论证辩护
  • 符合逻辑地组织复杂的论证
  • 展开论证时避免无关因素
  • 有序地呈现增强说服力的证据

培养批判性思维的习惯和提高运用批判性思维的技能会让人变得更聪慧,这两者同样重要。


构成批判性思维的基本要素是断言(claims)、论题(issues)和论证(argu-ments)。识别、分析和评价这些构成要素是批判性思维的关键。

1 断言

作为批判性思维的基本要素,“断言”用于口头或书面交际中传递信息、表达意见或信念。

2 论题

当我们对一个断言进行审查的时候,即当我们探究断言之真假时,我们就提出了一个论题。

对于如何审查一个断言而言,关键是知道如何支持或反驳这个断言的真假。如果我们不知道如何确定断言的真假,对于如何通过论证支持或反驳断言我们就束手无策。

3 论证

一旦我们清楚了论题是什么,下一步就是评价支持或反驳这个断言的论证,并断定论题的真假(本书对推理和论证的使用不加区分)。

论证由前提(premise)和结论(conclusion)构成。前提是为另一个断言提供理由的断言,被前提支持的断言是论证的结论。

好论证的标准有待进一步阐述,但目前需要指出两点:第一,支持结论的前提必须是真的。第二,前提和结论必须是相关的。

识别论证的困难还表现在往往会把论证与另外两种情况混为一谈:混淆论证与解释、混淆论证与说服。

从根本上说,论证是为了支持或证明结论,而解释是为了指明某事物的原因、它如何运作或它是如何制作的等。

论证是证明或支持某结论,而说服某人是赢得他同意你的观点。


逻辑学家将好的论证分为两类:好的演绎论证和好的非演绎论证。

1 演绎论证

好的演绎论证(deductive arguments)被称为“有效的”。一个论证是有效的,指该论证不可能出现前提为真而结论为假的情形。

2 非演绎论证

好的非演绎论证(inductive arguments)的前提并不证明其结论。非演绎论证的前提支持结论。也就是说,如果非演绎论证的前提为真,那么就提高了其结论为真的可能性。


论证的语言

论证的提示词是识别论证的指南。除了“所以”之外,论证之结论的提示词还有:▶由此得出……▶这表明……▶于是……▶因此……▶结果……▶我的结论是……

论证的前提也有其指示词,如:▶既然……▶因为……▶由于……▶依据……

在没有任何指示词的论证中,我们只能通过这段文字到底是否试图证明或支持某断言来识别论证。


值得推荐的是19世纪著名数学家W·K·克利福德的格言:“对于任何人,无论何时何地,在缺乏充分证据的时候贸然相信都是不明智的。”

批判性地思考断言和论证需要识别和剔除外在因素。

总结


★断言:表达意见或信念的陈述;真或假。

★论证:由断言按一定结构形成的两部分,其中一部分(前提)为另一部分(结论)的真提供理由。

★论题/问题:因探究问题而提出的断言。

★有效的演绎论证:该类论证的前提真意味着其结论一定真。

★强的非演绎论证:前提为结论提供的支持越多,非演绎论证越强。

★价值判断:表达对事物评价的断言。

★道德价值判断:表达对事物道德或伦理评价的断言。

★修辞:具有心理上的说服力,但并不增加逻辑力量的语言。

★影响批判性思维的错误观念:假定所有的价值判断都是主观的。

★影响批判性思维的错误观念:混淆论证和解释。

★影响批判性思维的错误观念:混淆论证和说服。

★影响批判性思维的错误观念:混淆修辞与逻辑,误以为心理说服力越强的论证逻辑力量越强。

第2章 两种推理


摘录


演绎论证:术语“可靠”用来描述前提为真的有效推理。

非演绎论证:依据前提给结论提供的支持程度的不同,非演绎论证分为好论证和坏论证。逻辑学用强和弱分别描述这两种不同的论证。前提为结论提供的支持越高,非演绎论证越强;前提为结论提供的支持越低,非演绎论证越弱。

为了理解论证,首先要发现结论或某语篇的主要观点。其次,要找出为得出结论而陈述的种种理由,即寻找前提。接着,再发现针对前提的论证(如果有)

总结


★推理由前提和结论组成,推理的前提可以不止一个。

★同一个命题可以是一个推理的前提,又是另一个推理的结论。

★推理分为两种:演绎证明和非演绎支持。

★如果演绎推理是可靠的,就可以证明其结论为真。

★可靠的推理是前提为真的有效推理。

★有效的推理不会出现前提为真而结论为假的可能。

★非演绎推理不是证明结论,而是为结论提供支持。

★支持程度有高低之分:支持程度决定于前提使得结论为真的可能性的高低。

★支持程度高的非演绎推理较强,支持程度低的非演绎推理较弱。

★演绎推理和非演绎推理都可能含有未表达的前提。

★一个推理是演绎推理还是非演绎推理可能决定于未表达的前提到底是什么。

★如果难以把握文章中的论证,试着刻画其论证结构图。

第3章 清晰的思维、批判性思维与清晰的写作


摘录


尽管多种因素都可能导致表达的含混不清,但其中最主要的原因可以归结为如下四点:过度模糊、歧义、过于抽象、未界定术语。

1 模糊

词语或短语的模糊是指:与该词语或短语相对应的对象是不明确的。

2 组合歧义

对组合歧义进一步分析,有两种源于组合歧义的常见谬误:分解谬误与合成谬误。从群体具有某特征推导出群体的每个成员也一定具有该特征,就犯了分解谬误(fallacy of division)。

从另一个方向去思考,即由成员都具有某特征为前提推出所有成员构成的整体也一定具有该特征,就犯了合成谬误(fallacy of composition)。

3 抽象

为了清晰地思考和交际,针对这些有碍清晰的陷阱,批判性思维的最佳策略就是澄清这些语词的意义。定义正是实现这个目的的方法。

4 定义术语

好定义要满足如下条件。首先,不能通过定义使论辩的任何一方处于不利境地。其次,定义必须是清晰的。定义是用来澄清歧见而不是为了混淆视听。所以必须用简单清楚的语言来表述定义。

5 论文写作

下面是论文写作的若干指导。

  1. 中心突出。文章的开篇就要陈述论题、表明立场,但这不等于用呆板的语言罗列清单。
  2. 紧扣主题。论文中所表达的要点要与讨论的主题密切相连,各要点只能服务于两个目的:(a)对所持立场的说明、解释、澄清、阐述;(b)对持相反观点者的回应。要删除无关的论述和没有针对性的思想。
  3. 按照一定的逻辑顺序谋篇布局。
  4. 结构完整。文章的结构要力求完整:充分支持自己的观点,反驳已知的对立观点,并对可能反驳自己的意见进行回应。

练习写作

知道上述四个要点是一回事,但在实际写作中能灵活运用这些则困难得多。好在通过练习以下五点可以帮助你提高组织文章的能力。

  1. 初步组织材料后,列出写作提纲。然后,确认提纲是否合乎逻辑、文中逐词逐句是否都适合提纲的需要。
  2. 修改你的作品。不要只打算二易其稿或三易其稿,要准备不厌其烦、千推万敲。
  3. 如果有人读完你的文章后提出批评,按照他的意见修改。
  4. 如果在语法或拼写上有困难,大声朗读文章可以帮你发现默读时错过的问题。
  5. 对自己的文章完全满意后,把它搁在一边,隔段时间再进一步修改。

总结


★批判性思维的前提是清晰的思维。

★引起断言及论证的含混不清有诸多原因,但主要有模糊、歧义和抽象。

★模糊有程度之分,关键是相对于特定目的而言不能太模糊。

★歧义指一个语句有多种解释,而且不能断明其中哪种解释是正确的。

★歧义主要分为语义歧义、语形歧义、组合歧义和指代歧义。

★过于抽象的断言指缺乏足够的信息来界定它到底可应用于哪些对象。

★无论是减少模糊、消除歧义还是运用新词汇或旧词新用,定义都能助一臂之力。

★定义主要分为同义词定义、实指定义、分析定义。

★修辞定义并不是为了澄清意义,而是为了表明或影响态度。

★修辞定义借助术语的修辞力(情感意义)来实现目的。

★论文写作是批判性思维能力的运用和体现,要训练和掌握论文写作的技能。

第4章 可信度


摘录


就审查可信度而言,有两个方面值得质疑。其一是质疑断言本身。第二个值得质疑的是断言的来源。

一厢情愿的思维或者贪婪的欲望都可能让人放松对可信度的警惕。而批判性思维可以帮助我们在关键的时候擦亮眼睛。

斯坦福大学的一项最新研究显示,身材高大、声音洪亮和果断的人会得到更多的信任。

下面是判断可信度的一般准则:▶来自利益相关方的信息之可信度低于其他渠道的信息。▶如果一个断言本身缺乏可信度,或者其来源缺乏可信度,那么就要对其展开质疑。

我们审查断言时需要问两个问题:第一,在什么情况下一个断言本身缺乏可信度——换言之,在什么情况下断言的内容缺乏可信度?第二,在什么情况下信息的来源缺乏可信度?对于第一个问题而言,一般的回答是:某断言缺乏内在的可信度是指:该断言与我们观察到的或我们已知的(我们的背景信息)或其他可信的判断相冲突。

1 该断言和我们的背景信息相冲突吗

在许多方面,人们更愿意(渴望)相信自己比客观证据所显示的要好。

背景信息对于适度评价断言的可信度是至关重要的。扩展背景信息、丰富知识的不二法门是:广泛阅读,自由交谈,培养探究的态度。

2 评估信息来源的可信度

对信息来源的质疑分为两类:(1)其是否具备关于争议问题的知识;(2)其诚信度、客观性或准确性。

如何判断一个人的专业能力呢?教育和经验常常是最为重要的因素,其次是成就、声誉和职位等。


广告基本分两类:一类提供理由,一类不提供理由。提供购买理由的广告总是承诺:可以实现某些期望,满足某些需求或消除某些担忧(你会更容易被人接受、有更好的形象、能成为更好的家长等)。

不提供购买理由的广告主要分为三类:(1)触动人们心情的广告(如借助幽默、优美的图景、可怕的场景、悠扬的音乐、感人的画面);(2)描述该产品正被我们崇拜的或者是与自己同类的人(有时这些人是演员,有时则不是)所使用或支持的广告;(3)描述该产品所使用的环境正是我们希望自己置身的环境。当然,有的广告并不属于这三类中的任何一种,但包含了所有这三类因素,另外还为我们购买该产品提供些许理由。

总结


★缺乏可信度的断言是指它与我们的观察、经验或背景信息相冲突,或者其来源缺乏可信度。

★一个断言的初信度越低,它看起来就越不同寻常,一个断言与我们的背景信息越不相符,我们就越应该表示怀疑。

★对信息来源的质疑一般有两类:一类是质疑信息来源的知识或专业技能;另一类是质疑信息来源的诚实性、客观性和正确性。

★判断某人所掌握的知识的合理途径是,考量这个人的教育、经验、成就、声誉和职位。

★具备专业知识的专家所做出的判断是最可靠的,但判断所涉及的内容必须是专家所研究的领域,而且该判断与该领域内的其他专家们的判断并不冲突。

★主要大城市的报纸、全国性报纸和网络新闻节目一般是新闻的可信来源,但是有必要对从中获取的信息保持开放的思维。

★政府影响甚至操纵信息的现象有增无减。

★从维基百科或其他机构网站获取的信息会让我们受益,但当我们从不知来源的互联网途径或电台访谈中获取信息时,则更要适度地质疑。

★广告会不时骚扰我们,试图向我们兜售商品、服务、信念和态度。

★由于广告商借助于天才和资源,所以我们做出购买决定前要不断自问:广告中所谈到的产品是否真的会改善我们的生活。广告商关心的是向你兜售商品,他们不是为了改善你的生活,而是为了改善他们自己的生活。

第5章 通过修辞进行说服——常见的修辞技巧

摘录


我们所表达的内容固然重要,但同样重要的是选择什么样的语词来表达。语词具有强大的说服力。这种说服力来自语词表达印象、感情和情感联想的力量。语词的这种说服力被称之为语词的修辞力或情感意义。

在文学中,修辞(rhetoric)指对有说服力的写作的研究。我们用这个术语指:旨在影响他人信念、态度和行为时所运用的广义的语言技巧

关于修辞的探讨就是要大家记住:修辞力可能影响人的心理,但它本身并不能确证什么。

1 修辞性定义和修辞性解释

“真正”的定义主要用于澄清意义。修辞性定义则运用诉诸情感的语言来表达或激起对某事的态度。

修辞性解释(rhetorical explanation)是貌似解释的修辞技巧。

2 刻板印象

刻板印象(stereotype)是基于点滴线索甚至是毫无证据地形成的关于特定群体之成员的想法或印象。

此前的研究也表明,人所处的社会环境影响着人们的行为。

3 暗示

以下介绍的暗示(Innuendo)修辞技巧主要不是为激起情感的联想而是更多地依赖语言在其他方面的操控力。

4 加载问题

加载问题(loaded question)是一种有鲜明特点的暗示。

5 闪烁其词

闪烁其词(weaseler)是规避或化解风险的一种语言手段。闪烁其词的表述有助于稀释、淡化所面临的批评,也给提出断言的人在遇到挑战时留有逃脱的余地。

6 贬抑

贬抑(downplayer)就是试图降低人物或事件的重要性及意义。

7 嘲笑

嘲笑的修辞技巧,包括运用所有的嘲讽手段。嘲笑是一种有力的修辞工具——毕竟大多人都不喜欢被嘲笑。因而记住这一点是重要的:仅仅取笑别人的立场并不等于提出了对该立场的反对意见。

8 夸张

夸张(hyperbole)就是过分夸大。为追求效果而加以夸大的判断就有可能是夸张,究竟是不是夸张,取决于其语言的力度和所提出的观点。

请留意:如果没有证据支持,你既没有理由接受那些更为狂热的判断,也没有理由接受这些较为平和的判断。夸张可以增强一个判断的说服力,夸张判断就是纯粹的说服。

9 替代证明 替代证明(proof surrogate)是这样的表达手法:表明某个断言有据可查或有典可循,而又不引用所说的证据或典籍。

10 修辞类比和误导的比较

修辞类比,即通过两个事件之间的相似性比较,使某事件显得优于或劣于它本身。

在对“比较”展开思考的时候,提出如下问题或许是明智的。这些问题往往就存在于各种修辞技巧之中。

  1. 是否遗漏了重要信息?
  2. 使用的是同一种比较标准吗?
  3. 比较项是可比的吗?
  4. 比较是否用平均数表达?用平均数来作比较,忽略的也许是重要的细节,原因就在平均数本身。

11 通过视觉形象进行说服

总结


★说服,就是试图让别人接受我们的观点。

★修辞通过语言表达情感的力量来进行说服。

★虽然修辞能对人的心理产生深刻的影响,但修辞并没有逻辑的力量。只有具备逻辑力量的论证才能证明或支持一个断言。

★委婉语对事情的负面因素只字不提。

★粗直语强调事情的负面因素。

★修辞类比、定义、解释都可以用于激发对事情积极或消极的态度。

★刻板印象是没有正当理由地过于简单地概括一类对象中的每个成员。

★暗示是运用中立的甚至积极的语言暗示人们联想事情的反面。

★加载问题依赖于没有正当理由的假设。

★闪烁其词是通过弱化的表达来避免遭到批评。

★贬抑是降低事情的重要性。

★嘲讽是广泛使用的修辞手段。

★夸张是过分夸大。

★替代证明只提示有证据或依据但不说明证据或依据到底是什么。

★修辞技巧不经意间影响我们的思维,而我们却相信自己很客观。

★有些修辞技巧,尤其是委婉语和闪烁其词,既可以不加偏见地运用,也可以带有倾向性地运用。我们只有在接收信息时格外小心才能发现其带有偏向的运用。

★虽然图片或其他形象不是论证或断言,但它们作为证据来证明断言之真假时,就是批判性思维的对象。它们类似富于情感的语言,对我们的心理产生着影响。

第6章 更多修辞技巧——心理及相关谬误


摘录


1 源自愤怒的“论证”

当我们生气、气愤以至于愤怒的时候,我们就容易变得不合逻辑,这主要表现在如下两个方面。第一个表现是:在实际并没有理由时误以为已经获悉了愤怒的理由。愤怒导致不合逻辑的第二个表现在于:由一件事所引起的愤怒可能会影响我们对另一无关事件的评价。

历史不断表明,愤怒是观察世界的一个糟糕镜头。在愤怒中所采用的办法,极少是明智的。

2 威吓手段

试图吓唬人们去做某事或接受某种立场,就是采用威吓手段(scare tactics)。

3 其他基于情感的谬误

妒忌也会扰乱我们的思维。同情会诱使我们强化某人的优点;妒忌则诱使我们夸大某人的缺点。

自负一方面会使我们夸大自己的成就和能力,另一方面会令我们做出其他无关的判断。自负感尤其让我们易受阿谀奉承(apple polishing)的影响。

负疚感也能起干扰思维的作用。

人们常常一厢情愿地思维:任凭希望粉饰我们的信念、影响我们的判断。安慰剂效用就是其有力的证明。

希望、渴望和厌恶也可能让我们偏离逻辑。

大多数人都渴望被人喜欢、被社交界接受,人们往往也不愿意被本已接受自己的人冷落。渴望被人接受的心理,可能促使我们接受某判断,并不是因为该判断自身的特点,而是因为接受它我们就会得到某些人的赞同(或者可以避免与“同伴”意见分歧)。当我们这样做或试图让别人这样做时,就犯了同辈压力“论证”(peer pressure"argument")的谬误。

群体思维的谬误(groupthink fallacy),指人们用源自某群体成员的自豪感来替代其对某个问题所持立场的理由和慎思。

一旦语言被用于唤起人们的情感,那么明智的做法就是,对于任何进驻我们思维的“结论”,都要仔细考虑其是否已得到证据的支持。

4 合理化

人们用虚假的托辞来满足自己的愿望或利益时,就犯了合理化(rationalizing)的过错。

5 众所周知……

仅以所有人或大多数人或者相当多的人(这些人并非权威或专家)相信它为根据,力劝某人接受某个判断(或者成为某人这样做的受害者)时,我们就犯了诉诸公众的“论证”("argument" from popularity)的谬误。

值得一提的是两种诉诸众人“论证”的变体:诉诸司空见惯("argument" from common practice)和诉诸传统("argument" from tradition)。

6 主观主义谬误

主观主义的谬误(subjectivist fallacy)就是指:因为某人认为某事(个人观点除外)为真,所以该事为真。

7 相对主义谬误

相对主义者认为:一个判断,在一种文化中被视为真还是视为假,完全取决于该文化中人们的看法;不同文化或社会中的观念虽有不同但各自成理。

8 以错制错

“以错制错”(two wrongs make a right)的谬误。他人所犯的错误,并不会使你的错误回应变得正当;他人的非法行为,也不会使你的非法应对变得合法。如果某行为是错的,它就是错的。错误的行为之间并不会相互抵消从而使其中一种错误消失。

另一方面,为免受面临的伤害而采取必要的措施,以此为由给自己的行为辩护,就不是谬误;为避免劫匪伤害你而殴打他,就是其例。

9 转移注意力(红鲱鱼)/烟幕弹

转移注意力和其近亲的烟幕弹之间的区别是很细微的(而且并不重要)。一般而言,转移注意力指把注意力从一个话题引开,转移到另一话题;烟幕弹则倾向于堆砌问题,或者使问题极度复杂化,直至最初的问题迷失在(语言的)“烟幕”中。

总结


诉诸情感的谬误有:

★源自愤怒的“论证”

★威吓手段

★诉诸武力“论证”

★源自同情的“论证”

★源自妒忌的“论证”

★阿谀奉承

★使人负疚

★一厢情愿的思维

★同辈压力“论证”

★群体思维的谬误

★民族主义本章讨论的其他谬误并不直接激起情感,但和情感诉求密切相关。

本章讨论的其他谬误并不直接激起情感,但和情感诉求密切相关。这些谬误包括:

★合理化

★诉诸众人“论证”

★诉诸司空见惯“论证”

★诉诸传统“论证”

★相对主义

★主观主义

★转移注意力(红鲱鱼)/烟幕弹

第7章 更多谬误


摘录


1 诉诸人身的谬误

诉诸人身的谬误(the ad hominem fallacy)是推理错误中最常见的一种。该谬误源于把提出某断言的主体的特征与该断言本身的特征混为一谈(这里的“断言”是广义的,包括信念、观点、立场、论证、建议等)。

2 生成谬误

试图以某断言的来源或其历史为依据“反驳”该断言(或敦促别人这么做),就犯了生成谬误(gentic fallacy)。

3 因人纳言

诉诸人身的谬误指认为驳斥了某个人就驳倒了这个人的观点。严格地讲,如果把对一个人的积极评价直接转移到他的观点上也是谬误。

4 稻草人谬误

稻草人比真人更容易被击败,稻草人谬误(straw man)就因此而得名。为反驳对方的立场,而歪曲、夸大或以其他方式曲解之,使得被攻击的不是对方的真实立场,而是更容易被批判或拒绝的立场,就犯了稻草人谬误。

5 虚假的两难境地

在还有其他选项时,却局限于两种极端的选择,就犯了虚假的两难境地(false dilemma)的谬误。

虚假的两难境地的子类——完美主义谬误(perfectionist fallacy)就是常见的修辞技巧。在考虑是否出台某项计划或政策时,往往会发生完美主义谬误。其思考模式是:如果X政策不能如期地(比如“完美地”)满足我们的目标,就应该拒绝X。

6 滑坡论证

滑坡论证(slippery slope)的一种形式是“如果允许X发生,Y就会随之出现”。

重申一遍,认为Y必定紧随X,就是在进行滑坡论证思维;若没有特定的理由认为Y必定紧随X,那就犯了滑坡论证谬误。

7 错置举证责任

不恰当地将举证责任分配给争议的某一方,就是错置举证责任(misplacing the burden of proof)。这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技巧,而有时必须保持警觉才能察明这一谬误。本来应由对手证明其断言正确的时候,人们往往不经意间被误导,认为必须证明对手的断言是错的。

把举证责任更多地置于争议的一方而不是另一方,其合理依据是什么?尽管可以列举很多依据,但它们主要有三类。可以把它们视为一套经验法则。

  1. 初信度。分配举证责任的一般规则是:一个断言的初信度越低,提出该断言的人举证责任就越大。
  2. 肯定/否定。其他条件相同时,举证责任置于对问题肯定的一方,而不是否定方。
  3. 特定情境。有时求真并非我们的唯一目的,在这些情况下,我们会有意把举证责任分配给特定一方。

8 乞题

若要求受众接受争议中的结论,而支持该结论的前提也同样有争议,且支持该系争前提的依据又是争议中的结论,就犯了乞题谬误。

总结


★人身攻击型诉诸人身——认为指出某人的缺点就可以反驳他的想法。

★自相矛盾型诉诸人身——认为指出某人的前后不一致就可以反驳他的想法。

★因人废言型诉诸人身——认为指出某人的特定境况就可以反驳他的想法。

★毒化井水:援引某人的缺点、前后不一、境况或其他个人特征以使人拒绝他的观点。

★生成谬误——认为某种观念的来源或历史可以反驳这种观念。

★稻草人——歪曲或夸大某断言从而“反驳”之。

★虚假的两难境地——极力压缩选项;让人选择X或Y(却忽略可选项Z)。

★完美主义谬误——认为要么做得完美无缺,要么干脆不做。

★划界谬误——在无法划出一条精确的界线时,却要求在某个范围内或连续体中找出划界点;通常发生在把模糊概念当成精确概念的时候。

★滑坡论证——在缺乏理由时拒绝启动某步骤,担心这会势不可挡地引起其他步骤,或仅仅因为已经实施了第一步就要继续错误地坚持下去。

★错置举证责任——把举证责任错误地分配给争论中的一方。

★乞题——把正在争议中的断言假定为真,貌似给出论证。

第8章 演绎论证一:范畴逻辑


摘录


范畴逻辑(categorical logic)研究直言判断所陈述的类(或范畴)之间的包含及排除关系,其历史可以追溯到亚里士多德时代。

1 直言判断

直言判断(categorical claims)陈述类(或范畴)之间的关系。标准形式的直言判断(stand-form categorical claim)分为如下四种(省略号处为名称或关于类的描述):

A:所有的……都是……
E:所有的……都不是……
I:有的……是……
O:有的……不是……

转换成标准形式,例如:所有“只有X是Y”这类表述都应该转换成“所有的Y都是X”。所有“X仅限于Y”这类表述都应该转换成“所有X都是Y”。

对当方阵 有对应关系的A、E、I、O四种判断间存在着逻辑关系。这种逻辑关系被称为对当关系,该逻辑关系可用方阵图来表示,所以该图被称为对当方阵图。如下图所示,在正方形上方相对位置的A判断和E判断是反对关系——它们可以同时为假,但不可能同时为真。在正方形下方相对位置的I判断和O判断下反对关系——它们可以都为真,但不可能都为假。处于正方形对角位置的A判断和O判断以及E判断和I判断是矛盾关系——它们的真值正好相反。

2 三种关于直言判断的运算

对当方阵告诉我们一些简单的直言判断的有效推理。下面我们将介绍另外三种简单的直言判断间的有效推理(推理就是运算)。

① 换位

在标准形式的四种直言判断中,若改变主项和谓项的位置而其他不变,E判断和I判断在换位(conversion)前后表达的信息相同,而A判断和O判断换位前后所表达的则不同。

② 换质

对判断进行换质(obversion)是指:(a)把它从肯定判断变成否定判断,反之亦然(也就是,正方形水平线两端的判断之间的变换,A判断变成E判断;O判断变成I判断,等等);并且(b)把谓项变成原判断谓项的补词项。

四种直言判断——A、E、I和O,换质前后的判断是相互等值的。

③ 换质位

对直言判断进行换质位(contraposition)是指,(a)像换位法一样调换主项和谓项的位置,(b)分别用补词项来替代原判断的各词项。

所有的A判断和O判断换质位前后都是等值的,但E判断和I判断换质位前后不等值。

3 直言三段论

三段论是有两个前提的演绎论证。直言三段论(categorical syllogism)(标准形式)是由三个标准的直言判断构成的三段论,并且这三个判断中包含三个词项,每个词项都正好出现两次。

大项:三段论结论中的谓项。

小项:三段论结论中的主项。中项:在两个前提中出现但不出现于结论的词项。

这三个项最常用的符号是,大项是P,小项是S,中项是M。为简化讨论,本书一直如此使用这些符号。

用文恩图检验三段论的有效性虽然直观,但更便捷的方法是通过三条规则来检验。这些规则建立在两个概念之上,第一个概念前面已经提到:肯定和否定的直言判断。(请记住,A判断和I判断是肯定判断;E判断和O判断是否定判断。)另一个概念是周延。直言判断的词项要么是周延的要么是不周延的:决定于该判断是否陈述了某词项类的每个成员。

三条检验三段论是否有效的规则是:一个三段论是有效的,当且仅当它满足下述所有三个条件:

  1. 前提中的否定判断数量必须和结论中否定判断数量一样。
  2. 中项在前提中至少周延一次。
  3. 任何在结论中周延的词项必须在前提中也是周延的。

总结


★直言判断有四种标准形式A、E、I和O。

★可用文恩图画出四种标准形式直言判断的图。

★可以把日常语言的表达转换成标准的直言判断。

★对当方阵图表达了相对应的直言判断之间的逻辑关系:矛盾关系、反对关系和下反对关系。

★直言判断间可以进行三种运算:换位、换质和换质位,其中一些和原判断等值,另一些不是。

★直言三段论是否有效可以通过文恩图检验,也可以通过规则来检验三段论的有效性。

第9章 演绎论证二:真值函数逻辑


摘录


1 指针表和真值函数符号

合取判断(conjunction)是由两个(被称为合取支的)简单判断构成的复合判断:当且仅当构成它的两个简单判断(合取支)都为真时,合取判断为真。

析取判断(disjunction)是由两个(被称为析取支的)简单判断组成的复合判断。当且仅当两个析取支都假时,析取判断为假。

由两个简单判断构成的第三种复合判断是假言判断(conditional claim)。

假言判断中的前一个简单判断即P,是前件(antecedent),而第二个简单判断,即Q,是后件(consequent)。当且仅当前件为真而且后件为假时,假言判断为假。

2 用符号表达复合判断

① “如果”与“仅当”

语词“如果”的单独使用,是引入假言判断的前件。语词“仅当”则引入假言判断的后件。

对于短语“当且仅当”,综合关于“如果”和“仅当”这两个词语的经验,我们就不难得出:“当且仅当”所联结的判断既是前件又是后件。

② 必要条件和充分条件

词语“如果”只联结充分条件;短语“仅当”则联结必要的条件。所以,判断“X是Y的必要条件”应该表达为"Y→X"。

总结


★真值符号,各真值符号的真值表,以及与真值符号相对应的自然语言联结词“并非”“并且”“或者”以及“如果……那么”。

★真值函数的符号形式也可以表达电子集成线路,因为句子的“真”和“假”可以对应于线路的“开”和“关”。

★可以通过四个真值函数符号和代表判断的字母来刻画自然语言句子的符号形式,需要注意的是要准确地刻画。

★通过真值表法和简化真值表法可以确定一个给定的真值函数论证是否有效。

★有效论证的基本模式和真值函数的等值式有助于判定有效的论证。

★通过建构演绎推理可以证明真值函数论证的有效性,所运用的规则包括有效论证的基本模式、真值函数的等值式以及条件证明规则。

第10章 三种非演绎论证


摘录


非演绎推理不是用于证明或证实结论,而是用来支持结论,因此依据前提在何种程度上提高了结论的可能性,非演绎论证可被描述为相对强的或弱的。术语“强”和“弱”不是绝对的:如果一个论证的前提较大程度地提高了其结论的可能性程度,这个论证就比较强。

在评价非演绎论证时,要注意论证的相对强度和结论为真的可能性之间的区分。

一个较强的论证所支持的结论可靠性不一定高。

1 从一般到特殊的论证(归纳三段论)

大多数X是Y,这是X,所以这是Y。该论证的强度决定于Y在X中所占的比例。

2 从特殊到一般的论证(归纳概括)

如果我们不进行随机抽样,对于基于样本的归纳概括,可以用以下原则来指导我们评估该归纳论证的强度:大小:样本是否足以体现总体中相关因素的多样性;多样性:样本是否确实体现了多样性;偏差:样本中是否存在任何相关因素出现的频率异于总体。

3 基于类比的非演绎论证

基于类比的论证的形式为:X和Y都有属性p、q、r等,X有特征F,所以Y有特征F。这个论证的强度决定于:如果X有特征F,前提中提到的相似性在多大程度上提高了结论“Y有特征F”的可能性。

回答特定论证的强度的问题不能混同于回答更为一般的问题:给定的X具有特征F时,考虑各因素,Y有多大可能具有F。回答后一个问题我们需要考虑四个方面: 1. X与Y之间的相关相似性的数目 2. X与Y之间的相关差异性的数目 3. 相关相似性的多样性 4. 比较项(X)的数目

4 非演绎推理中的谬误

两种归纳概括中常见的错误:仓促概括和以偏概全。

仓促概括通常被描述为基于太小的样本所做的概括推理。

把仓促概括的谬误界定为过高地估计了基于小样本的论证的强度。

若概括基于的样本只是传闻,就是仓促概括中的传闻证据谬误。

我们把不具代表性的样本叫做片面的样本,把过高地估计基于片面样本的论证的强度的谬误叫做以偏概全的谬误。

除非目标总体缺乏多样性因而允许小样本,否则大多数太小的样本都是片面的。尽管如此,对于过高地估计了基于小样本的

论证强度的,我们称做“仓促概括”,对于过高地估计基于有偏差的较大样本的论证强度的,我们称做“以偏概全”。

总结


★非演绎推理不是用于证明某个结论,而是用来支持某个结论。

★依据前提增加结论为真可能性的程度,非演绎推理可以被描述为较强的或较弱的。

★要区分论证强度和结论可能真,有可能一个较强的论证的结论成立的可能性低。

★归纳三段论的形式为:“大多数X是Y,这是X,所以这是Y。”

★上述三段论的强度决定于多大比例的X是Y,有关特定X的其他信息可能会改变它是否为Y的可能性,但不会改变原论证的论证强度。

★归纳概括的形式为:“样本中这个比例的X是Y,所以在所有的X中,有相同比例的Y。”

★关键概念是:样本、目标(总体或目标总体)、特征、n、抽样框、相关因素、偏差样本、随机样本、样本或总体的多样性。★归纳概括的强度决定于样本中的Y/X和总体中的Y/X是否相同。

★在测评归纳概括的强度时,如果样本不是随机的,我们要关注下面三个问题。大小:样本是否足够大到能反映总体中相关因素的多样性,这些因素影响我们关注的特征出现与否;多样性:样本的确体现了多样性吗?偏差:样本中是否有某些相关因素出现的频率与总体中的不同?

★由于样本大小和置信水平的不同,不同样本的X中Y/X会在误差幅度内随机变化,特定大小样本的X中,Y/X所处的误差幅度是可以精确计算的。

★过高地估计基于小样本的归纳概括的论证强度叫做“仓促概括”。

★过高地估计基于片面样本的归纳概括的论证强度叫做“以偏概全”。

★其他的非演绎推理的谬误为“过高估计类比论证的强度”和“不恰当的归纳换位”。

★基于类比的非演绎论证的形式为:“X和Y都具有属性p、q、r,X具有特征F,所以,Y也具有特征F。”

★类比论证的强度决定于列举的相似性多大程度上提高了结论的可能性,而不是决定于考虑比较项之间所有相似性和差异性,结论可能性有多大。

★类比论证在伦理、历史、法律等领域有重要的用途。

★类比论证也可用来反驳其他论证。

★科学地进行的专业民意调查通常是可信的,但调查往往由于各种原因而被误导。

★大数法则说明:在随机事件中,当事件不断重复时,重复的次数越多,出现的结果越接近于预期的比率。

★“赌徒谬误”是认为随机事件的结果决定于之前的一系列事件。

第11章 因果解释


摘录


1 两种解释

两种重要而且常见的解释:物理因果解释,行为因果解释

2 充分解释:一个相对的概念

“充分解释”就是这样一个相对于诉求的概念。

任何解释要达到“有用”的标准,就至少要达到如下条件:不自相矛盾、不含混、不模棱两可、不和公认的事实或理论相冲突。

需求决定了什么样的解释是充分的,但解释最低必须满足以下条件:▶一致的▶不与公认的事实或理论相冲突▶可检验▶不循环▶避免不必要的假设或其他不必要的复杂性

3 形成假说

下面我们将介绍形成假说的四种常用方法。我们还将发现,合并使用其中的两种方法(求异法和求同法)是验证假说的方法。

①求异法

我们把形成因果假说的这种方法叫做求异法(the method of difference)。如果发生了以前在类似的情形中没有发生的事件,那就寻找这两个情形中的其他的不同,并考虑它们之间是否有因果联系。

②求同法

我们称以下形成假说的方法为求同法(the method of agreement):如果在多个场合出现的结果都伴随着与之相互关联的现象或者总是与另一现象之间共同变化,那么就认为二者之间可能有因果联系。

从逻辑的角度看,把任何相关或共变都视为因果是一种错误,这种谬误被叫做“共同变化,是为因果”。

③因果联系的机制和背景知识

在形成因果假说时,为了将可能的因果联系减少至可控的范围之内,人们要依赖关于因果联系的背景知识。

④最佳诊断方法

4 验证因果假说

可采用①对照的因果实验②非实验的因果研究③非实验的果因研究④在动物身上进行实验。

5 因果推理中的错误

我们已经讨论过批判性思维拒绝如下因果解释。▶过度复杂的▶与已知事实或理论不相容的▶模糊、歧义或循环的▶由于其他原因不可检验的另外,我们拒绝与下面两个谬误有关的因果解释:①在此之后,因是之故(认为两事件前后相继就能证明在前事件是在后事件的原因)②共同变化,是为因果(认为共变的事件之间有因果关系)。

总结


★解释与推理不同。解释用于说明已知的现象,论证用于支持或证明某个断言。

★用于解释的语句也可以作为推理的前提或结论。

★解释可用于满足各种不同的目的。其中最主要的两类目的是:(1)物理因果解释;(2)行为因果解释。

★解释的充分性是相对于目的和需要而言的。

★适当的解释不能是过于复杂、不一致、与已知理论和事实不相容、不可检验。

★形成因果假说会涉及最佳解释推理。

★形成因果假说的方法包括求异法、求同法、最佳诊断方法。

★形成因果假说,受制于关于因果机制的背景知识:事物之间如何联系、如何起作用的知识。

★验证因果假说借助于谨慎运用求异法和求同法。

★因果推理的著名错误:“共同变化,是为因果”以及“在此之后,因是之故”。

★上述错误的根源在于不排除是巧合、潜在原因、混淆因果等。

★一个重要的混淆因果的案例是,没注意到症状是结果。

★统计回归带来的变化有时被误以为是因果联系。

★缺乏否证并不等于证明了因果联系。

★用轶闻趣事来证明或反驳普遍的因果联系是仓促概括。

★对错误行为进行解释并不总等于替行为辩解。

★广义言之,法律上的原因是要件,没有它,就不会有结果。

第12章 道德、法律与美学推理


摘录


1 价值判断

道德推理原则1:同样的个案必须同等对待,同等对待的个案必须情况相同。为方便起见,我们把这个原则称为一致性原则(consistency principle)。

道德推理原则2:看起来违背了一致性原则的一方有责任证明他并没有违背一致性原则。

道德原则指向在所有类似情形下该如何做(正确的、恰当的等),而不针对个别具体情形。

道德原则的特质之一就是具有普遍性、一般性,实际上,从一致性原则中可以得出这个结论。

2 道德推理的主要视角

后果论、义务/道义论、道德相对主义、宗教相对主义、宗教绝对主义、德性伦理学等等。

3 法律推理

法律的证成:四个视角。支持出台法律的人的论证理由、视角无外乎四种。

第一就是,X行为是不道德的。法律道德主义(legal moralism)的基本立场就是,法律应该认定不道德的行为是违法的。

用于证成法律的第二种理由也许是许多人最先想到的理由。通常叫做伤害原则(harm principle)。禁止X行为唯一合法基础在于X行为对别人造成伤害。

证成法律的第三种理由是法律家长主义(legal paternalism)。法律家长主义认为,如果法律阻止某人做有害自己的事,那么相关的法律就可以得到证成;也就是说,法律为了某人自己的利益禁止或者限制X行为。

最后一种理由往往是为刑法辩护的依据,某些行为被认为是冒犯性的。冒犯性原则(offense principle)认为,如果X行为对他人具有较大的冒犯性,那么禁止X的法律就可以得到证成。

4 美学推理

下面是最普遍的支持或影响艺术创造和艺术评判的八个美学原则。

  1. 含义深远或启迪真理的对象具有美学价值。比如,亚里士多德说,悲剧用戏剧的形式告诉我们人类处境的普遍真理,而这是实际生活往往不能给予的。
  2. 能够表达其文化或传统的核心价值或信念的对象具有美学价值。
  3. 有助于带来社会或政治变革的对象具有美学价值。
  4. 能使体验或欣赏的人感到快乐的对象具有美学价值。
  5. 能够给人带来有价值的情感的对象具有美学价值。
  6. 能够带来特定的非情绪性的体验的对象具有美学价值。自主感或者搁置疑虑就是所谓的体验。
  7. 拥有某种美学特性或展现特殊美学形式的对象具有美学价值。
  8. 对象是否具有美学价值无法给出论证的理由。

请注意,就因能实现某种功能从而具有美学价值而言,上面原则4~6与原则1~3是类似的。根据后三个原则,艺术的功能是在观众中创造某种主观或内心的状态;然而根据前三个原则,艺术的功能是实现客观结果,如传达信息或知识、维护或改变文化或社会。

为什么进行美学推理?为了学会对艺术作出解释并形成推理,你在观察、聆听或阅读时,要练习运用这些原则。每一个原则都会引导你关注画作、音乐演奏、诗歌或其他艺术作品的特定方面。扩充你的美学语汇也很重要,这样你就有词语来描述你的所见所闻或其他对作品的感观。当你这么练习时,你的美学专业知识会随之提升。并且,因为推理是基于其他人所接受的美学原则构成的,你会发现,对艺术的合理反思可以达成更大范围和程度的美学判断共识。

总结


★价值判断是陈述价值的命题。

★道德价值判断陈述道德价值。

★一些语词,尤其是“必须”“应当”“对”“错”及其反义词,常常出现于道德价值判断中,虽然这些词也具有非道德的语义。

★与其他类型的推理不同,道德推理的结论是道德价值判断。

★包含价值判定的结论不能从不含有价值判断的前提中得出,换句话说,你不能从“是”得出“应该”。含有价值判断为结论的论证的前提中暗含有一般道德原则作为未表达的前提。★人们有些时候在道德观点上是不一致的:他们对待相同情况就像是对待截然不同的事情,而他们说不出两者究竟有什么重要区别。

★当两个或更多看上去很相似的情形被区别对待时,区别对待者就负有举证责任,他必须解释各情形到底有何不同。

★道德推理通常具有特定的思考框架或视角。西方流行的视角包括:后果论、功利主义、伦理学上的利己主义、义务论、道德相对主义、宗教绝对主义、宗教相对主义和德性伦理。★通常,汇集不同的视角会产生对道德问题的相似解决办法。

★弄清我们自己的视角,可以帮助我们在道德慎思时聚焦于相关的考量。

★法律推理和道德推理相似,都具有规范性。

★法律研究致力于证成规范行为的法律。

★法律道德主义、伤害原则、法律家长主义和冒犯性原则是证成法律的主要理由。

★判定法律在何时何地适用的问题,往往要求把模糊的问题具体化。

★判例是一种类比论证,通过这种方式,当前的案件可根据以前案例所决定的指导原则来判决。

★给定案件中能否援引判例,取决于相似程度。

★美学推理就是要在事实和价值整合的框架内做出判断。

★美学的价值常常被认为是发挥某种功能的能力。比如产生快乐或促进社会变化。★另一种观点,美学价值由艺术作品中发现的一种特定的美学性质或形式来界定。

★还有一种观点把美学判断看做品味的表达方式。

★关于美学价值的合理论证帮助我们以变化或扩展了的方式去观察、聆听或感知艺术,并加强我们对艺术的鉴赏力。

★提供了支持某种美学判断的理由的评论家,通过与他人分享对艺术作品的感知来达成共识。我们分享这种美学感觉的程度越深,就越能在美学价值观上达成一致。


版权声明:本文为博主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总阅读量    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