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行本身远比赶赴某一个目的地更加惬意。
人类历史中有些时代,思想的河道挖凿得太深,以至于无法改动,从而再也无法出现任何新气象,这时“最好的”就成了僵化的教条——但我们的现状并非如此。
当你做某件事的时候,一旦想要求快,就表示你再也不关心它,只想去做别的事。
现在我是一个开拓之人,正望着应许之地。
今天早上我谈过思想的层次结构——系统。现在我想谈谈如何在这些层次结构当中找到自己的路——那就是逻辑。在这里要提到两种逻辑,归纳法和演绎法。
但是一旦有混淆的状况,最好的方法就是把它写下来,往往就在你写下来的时候,解决的方法就浮现出来了。
要把问题有条理地写下来,起码要兼顾六个方面:(1)问题是什么。(2)假设问题的原因。(3)证实每个假设的实验方法。(4)预测实验的结果。(5)观察实验的结果。(6)由实验得出结论。
爱因斯坦曾经说过:人类用最适合自己的方式,描绘了一幅最简洁、最容易了解的世界图像。然后在一定程度上用他的世界图像替换掉经验世界,并由此掌控经验世界……他把这个宇宙模型和对这个模型的构建作为人生情感的依托,这样才能找到安宁,而这安宁是无法从个人狭窄的经验当中获得的……最崇高的工作……就是要建立那些普世的基本法则,这些法则经过演绎就能创造出整个宇宙。然而这些法则无法通过逻辑推理获得,唯有通过建立在对经验的深切理解之上的自觉,才可以达到……
他认为像学校、教会、政府和政治组织这种机构,都是想用某种特定的目标而非真理来引导别人的思考,以使他们的机构能够存活下去,好控制别人来继续为这些机构服务。
我回过头去最后看了一眼峡谷,就好像看海底一样。有些人一辈子都生活在山底下,从来不知道有这么高的地方存在。
虽然所有的知识开始于经验,但是知识的累积并非完全出自于经验。
如果你把登上山顶作为目标,你会辛苦得多,而这只是名义上的目标,真正的目标,是体验登山的每一分钟,同样是到达山顶,却要愉悦得多。我们慢慢往上爬,不把怨怒背在身上。
“过去”只存在于我们的记忆之中,“未来”则存在于我们的计划之中,而只有“现在”才是唯一的现实。
不能只靠情绪活着,你还需要了解宇宙运行的方式,了解自然的法则。
保持内心平静在机械工作中并不是一件小事,它是工作的核心。能够使你平静的就是好的工作,反之,则是坏的。
因为只有内心平静,我们才能觉察到良质的存在,它超越了浪漫和古典的认知,将两者融合为一。无论进行任何工作,都必须具有良质。要想知道什么是好,了解它为什么好,并且在工作过程中与这种好融为一体,就要培养内心的平静。如此一来,“好”才能出现在你的心中。
内心的平静。它指向一种无我的心境,让人与周围的环境完全融合在一起。
内心的平静有三个等级。其中生理的平静虽然有许多层次,但似乎是最容易达到的境界,印度神秘主义者就可以埋在地下好几天,却仍然活着。精神的平静,也就是消除杂念,相对来说不太容易做到,但是仍然可以达成。但是价值的平静,也就是一个人没有欲望,只是单纯地过自己的日子,这似乎是最难的。
对于自己的工作,他们耐心、关心、专注,但是不仅如此,他们还与手中的工作融合为一,因而产生了内心的平静,能够独立处理自己的工作。工作的时候,他的思想和原料都在不断改变,直到原料呈现出它该有的样子,他的内心才会达到真正的平静。
在我们做自己真正想做的事时,就会有这种情况发生。只是很多时候,我们都会和自己的工作疏离。
佛教的禅宗提倡打坐,就是要使人物我两忘。而在我所提到的摩托车维修问题上,你只要专注地修理车子,就不会出现物我对立的情况。当一个人没有与所做的工作疏离的感觉,就可以说是在关心自己的工作,这就是关心的真正意义——对自己手中的工作产生认同感。当一个人产生这种认同感的时候,他就会看到关心的另外一面——良质。
所以在维修摩托车的时候,最重要的就是要培养内心的平静,让自己不要和工作环境疏离,在做其他的工作时也是一样。这一点做到了,其他的一切就会变得很自然。内心的平静会产生正确的价值观,正确的价值观会产生正确的思想,正确的思想就会产生正确的行动,而采取了正确行动的工作,便可使别人从中看到做事人内心的平静。
一个人如果能够保持长久的安静,看见、听见、感受到真正的宇宙,而不是一些八股的思想,他必然会充满进取心。进取心不是某种稀奇古怪的东西。这也是我喜欢这个词的原因。
进取心的陷阱可以定义为,因无法意识到良质,从而使人丧失做事的热忱。
陷阱主要有两种:第一种是因外在的环境使你放弃了良质,我称之为挫折。第二种是你内在的因素引起的,我还没有一个确切的称呼,姑且称之为忧虑。
言归正传,避开陷阱的第一个技巧就是拿出你的笔记本,写下拆卸的每一个步骤,关注特殊细节,它们在安装时很可能出问题。第二个技巧就是在车库地上铺一张报纸,把所有的零件由左到右、由上到下排列整齐,和我们读书的顺序一样。
现在我们要谈谈内心因素导致的陷阱。
这一部分有三个陷阱。第一个陷阱会限制情感理解,叫作“价值的陷阱”;第二个则会阻碍认知理解,叫作“真理的陷阱”;第三个会阻碍精神运动行为,叫作“肌肉的陷阱”。其中价值的陷阱最严重也最危险。
在价值的陷阱中,最常出现而又有害的是价值的僵化。这是指固守以前的价值观,无法从新的角度衡量事物。在维修摩托车的过程中,你必须不断评估,僵化的价值观不可能做到这一点。
如果你的价值僵化了,你所能做的就是放慢脚步——不论你愿不愿意,你必然会慢下来——但是你要做的是刻意放慢脚步,然后重新审视过去你认为重要的事物是否仍然重要……只需要静静地注视着机器,这么做没有什么问题,静静地和它相处一阵子,用你注视鱼线的方式注视着它,不久你一定会看到鱼线在动。车子会用谦虚而微弱的声音询问你,是否对它的问题感兴趣。这是世界上到处都会发生的状况,所以要对它感兴趣。
南部印第安人抓猴子的故事。抓猴子的方法之所以有效,就是利用了价值僵化。首先猎人把挖空的椰子用绳子绑在一根木头上。椰子里面放了一些米,通过一个小洞就能摸到。由于洞很小,猴子只能把手伸进去。而当手中握了米,就很难拽出来。所以要抓猴子,就是靠它僵化的价值。它不会衡量自由和拥有白米孰轻孰重。
接下来的陷阱很重要,这个陷阱来自于自我,它和价值僵化颇有渊源,而且是造成价值僵化的原因之一。
如果你自视甚高,那么你观察新事物的能力就会降低。你的自我会让你远离良质现实。
专注但又警戒。但不会以自我为中心。
焦虑是另外一个陷阱。它是自我的反面。如果你确知做什么事都做不对,那么你就会很害怕。往往就是这个因素让你迟迟不敢动手,而不是懒惰。这个陷阱来自于急于求成,往往造成各种错误,你会去修理不需要修理的东西,去担忧假想中的困扰,然后作出各种荒谬的结论。
枯燥是我想到的下一个陷阱。这是焦虑的反面,通常和自我的问题连在一起。枯燥就表示你已经失去了良质的指引,丧失了从新鲜角度看事情的能力,不再有初学者的虚心。
当你觉得很厌倦的时候,一定要停手!
烦躁和枯燥颇为接近,但是它的原因通常只有一个:低估工作所需要的时间。
而摒除烦躁最好的方法,就是不设定工作时间。
真理的陷阱和知识列车车厢中的知识有关,使用传统的二元逻辑和科学方法,可以很好地理解其中大部分信息,我们在迈尔斯讨论过这种科学方法。但有一个陷阱它们处理不当——是-非逻辑的真理陷阱。
通常我们无法看到,除了是与非之外,还有第三种可能性,因为这不合乎思考的习惯。这第三种可能性能够拓展我们的视野,引领我们走向完全不同的方向。我找不到一个特定的形容词,所以想借用日文的“无”这个字。
关于真理的陷阱,这次只谈谈“无”的状况我想就够了。现在我们要来谈谈精神运动方面的陷阱,这和机器本身的问题有直接的关系。
除了不好用的工具之外,恶劣的环境也是一种陷阱。
还有另外一种陷阱,就是肌肉敏感度不够。
你想知道怎样画一幅完美的画吗?很简单,先让自己变得完美,然后再顺其自然地画出来,这就是所有专家的方式。画画和修理摩托车一样,都同你生活的其他方面密切相关。
你真正在维修的车子,其实是“你自己”。外面的那部机器和里面的这个人并不是互不相干的,它们会一同亲近良质或者远离良质。
实质是不会改变的,而方法则没有所谓的永久。实质和原子的形态有关,方法则和原子的功能有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