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有琴童-读书简记 超越百岁:长寿的科学与艺术-读书简记 千脑智能-读书简记 笔记的方法-读书简记 心经抉隐-读书简记 刷新:重新发现商业与未来-读书简记 认知觉醒-读书简记 真希望我父母读过这本书-读书简记 模仿欲望-读书简记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读书简记 十分钟冥想-读书简记 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读书简记 乔布斯、禅与投资-读书简记 掌控习惯-读书简记 金钱心理学-读书简记 被讨厌的勇气-读书简记 身心合一的奇迹力量-读书简记 零极限-读书简记 投资最重要的事-读书简记 语言学的邀请-读书简记 更富有、更睿智、更快乐-读书简记 管理的常识-读书简记 卡片笔记写作法-读书简记 纳瓦尔宝典-读书简记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书简记 贪婪的多巴胺-读书简记 清醒的活-读书简记 像哲学家一样生活:斯多葛哲学的生活艺术-读书简记 你是你吃出来的-读书简记 你可以跑的更快-读书简记 丹尼尔斯经典跑步训练法-读书简记 非暴力沟通-读书简记 异类-读书简记 稀缺-读书简记 为什么要睡觉-读书简记 事实-读书简记 世界上最快乐的人-读书简记 病毒学概览-读书简记 免疫学概览-读书简记 内观-读书简记 沟通的艺术-读书简记 你的生命有什么可能-读书简记 演化的故事-读书简记 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读书简记 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读书简记 社会心理学-读书简记 追寻记忆的痕迹-读书简记 情绪-读书简记 远见:如何规划职业生涯3阶段-读书简记 存在主义心理治疗-读书简记 P·E·T父母效能训练-读书简记 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读书简记 2015-2020美国居民膳食指南-读书简记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读书简记 批判性思维-读书简记 代码大全-读书简记 游戏力-读书简记 成功,动机与目标-读书简记 基因组:人种自传23章-读书简记 YOU身体使用手册-读书简记 登天之梯-读书简记 为什么学生不喜欢上学-读书简记 请停止无效努力-读书简记 麦肯基疗法-读书简记 跟简七学理财-课程简记 指数基金投资指南(2017中信版)-读书简记 指数基金投资指南(2015雪球版)-读书简记 让大脑自由:释放天赋的12条定律-读书简记 养育的选择-读书简记 GPU高性能编程CUDA实战-读书简记 百万富翁快车道-读书简记 原则-读书简记 穷查理宝典-读书简记 C++并发编程实战-读书简记 哲学家们都干了些什么-读书简记 Effective C++-读书简记 通往财富自由之路-读书简记 Linux命令行与Shell脚本编程大全-读书简记 刻意练习-读书简记 写给大家看的设计书-读书简记 习惯的力量-读书简记 好好学习-读书简记 硅谷最受欢迎的情商课-读书简记 富爸爸,穷爸爸-读书简记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会说-读书简记 阻力最小之路-读书简记 ProGit-读书简记 思考:快与慢-读书简记 C语言深度剖析-读书简记 编程珠玑-读书简记 Head First 设计模式-读书简记 反脆弱-读书简记 我的阅读书单 小强升职记-读书简记 观呼吸-读书简记 黑客与画家-读书简记 晨间日记的奇迹-读书简记 如何高效学习-读书简记 即兴的智慧-读书简记 精力管理-读书简记 C++编程思想-读书简记 拖延心理学-读书简记 自控力-读书简记 伟大是熬出来的-读书简记 生命不能承受之轻-读书简记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读书简记 没有任何借口-读书简记 一分钟的你自己-读书简记 人生不设限-读书简记 暗时间-读书简记
家有琴童-读书简记 超越百岁:长寿的科学与艺术-读书简记 千脑智能-读书简记 笔记的方法-读书简记 心经抉隐-读书简记 刷新:重新发现商业与未来-读书简记 认知觉醒-读书简记 真希望我父母读过这本书-读书简记 模仿欲望-读书简记 蛤蟆先生去看心理医生-读书简记 十分钟冥想-读书简记 当我谈跑步时,我谈些什么-读书简记 乔布斯、禅与投资-读书简记 掌控习惯-读书简记 金钱心理学-读书简记 被讨厌的勇气-读书简记 身心合一的奇迹力量-读书简记 零极限-读书简记 投资最重要的事-读书简记 语言学的邀请-读书简记 更富有、更睿智、更快乐-读书简记 管理的常识-读书简记 卡片笔记写作法-读书简记 纳瓦尔宝典-读书简记 卓有成效的管理者-读书简记 贪婪的多巴胺-读书简记 清醒的活-读书简记 像哲学家一样生活:斯多葛哲学的生活艺术-读书简记 你是你吃出来的-读书简记 你可以跑的更快-读书简记 丹尼尔斯经典跑步训练法-读书简记 非暴力沟通-读书简记 异类-读书简记 稀缺-读书简记 为什么要睡觉-读书简记 事实-读书简记 世界上最快乐的人-读书简记 病毒学概览-读书简记 免疫学概览-读书简记 内观-读书简记 沟通的艺术-读书简记 你的生命有什么可能-读书简记 演化的故事-读书简记 经济学原理:宏观经济学分册-读书简记 经济学原理:微观经济学分册-读书简记 社会心理学-读书简记 追寻记忆的痕迹-读书简记 情绪-读书简记 远见:如何规划职业生涯3阶段-读书简记 存在主义心理治疗-读书简记 P·E·T父母效能训练-读书简记 彼得·林奇的成功投资-读书简记 2015-2020美国居民膳食指南-读书简记 中国居民膳食指南(2016)-读书简记 批判性思维-读书简记 代码大全-读书简记 游戏力-读书简记 成功,动机与目标-读书简记 基因组:人种自传23章-读书简记 YOU身体使用手册-读书简记 登天之梯-读书简记 为什么学生不喜欢上学-读书简记 请停止无效努力-读书简记 麦肯基疗法-读书简记 跟简七学理财-课程简记 指数基金投资指南(2017中信版)-读书简记 指数基金投资指南(2015雪球版)-读书简记 让大脑自由:释放天赋的12条定律-读书简记 养育的选择-读书简记 GPU高性能编程CUDA实战-读书简记 百万富翁快车道-读书简记 原则-读书简记 穷查理宝典-读书简记 C++并发编程实战-读书简记 哲学家们都干了些什么-读书简记 Effective C++-读书简记 通往财富自由之路-读书简记 Linux命令行与Shell脚本编程大全-读书简记 刻意练习-读书简记 写给大家看的设计书-读书简记 习惯的力量-读书简记 好好学习-读书简记 硅谷最受欢迎的情商课-读书简记 富爸爸,穷爸爸-读书简记 如何说孩子才会听,怎么听孩子才会说-读书简记 阻力最小之路-读书简记 ProGit-读书简记 思考:快与慢-读书简记 C语言深度剖析-读书简记 编程珠玑-读书简记 Head First 设计模式-读书简记 反脆弱-读书简记 小强升职记-读书简记 观呼吸-读书简记 黑客与画家-读书简记 晨间日记的奇迹-读书简记 如何高效学习-读书简记 即兴的智慧-读书简记 精力管理-读书简记 C++编程思想-读书简记 拖延心理学-读书简记 自控力-读书简记 伟大是熬出来的-读书简记 生命不能承受之轻-读书简记 高效能人士的七个习惯-读书简记 没有任何借口-读书简记 一分钟的你自己-读书简记 人生不设限-读书简记 暗时间-读书简记

心经抉隐-读书简记

2023年12月24日

般若波罗蜜多心经


观自在菩萨,行深般若波罗蜜多,时照见五蕴皆空,度一切苦厄。舍利子!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受想行识,亦复如是。舍利子!是诸法空相。不生不灭,不垢不净,不增不减。是故空中无色,无受想行识。无眼耳鼻舌身意。无色声香味触法。无眼界,乃至无意识界。无无明,亦无无明尽,乃至无老死,亦无老死尽。无苦集灭道。无智亦无得。以无所得故。菩提萨埵,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心无挂碍。无挂碍故,无有恐怖,远离颠倒梦想,究竟涅槃。三世诸佛,依般若波罗蜜多故,得阿耨多罗三藐三菩提。故知般若波罗蜜多,是大神咒,是大明咒,是无上咒,是无等等咒。能除一切苦,真实不虚。故说般若波罗蜜多咒。即说咒曰:揭谛揭谛,波罗揭谛,波罗僧揭谛,菩提萨婆诃。

第一部分 绪说


天真佛性众生皆具,无所欠缺,不是只人有而异类没有。你能够了悟明白,这一念清净心光,即本体空分,是法身佛;一念无分别心光,即本体显了分,是报身佛;一念无差别心光,即一切现相俱是本性所变现,是化身佛。

我们在说话做事时,心念虽动,却不往心里去,动而不动,这就是真心应缘起用。

说话办事时,就像不是自己说的、不是自己做的,而像是别人说的、别人做的;做过之后,就像未曾做过一样,这方是真正的无心、真正的涅槃。

一切经文不过是标月之指,是指示月亮的指标,但不是月亮,只是指标我们明心见性的方向和路径。

王阳明先生说:“知而不行,是为不知;行而不知,可以致知。”

真和妄是同一个东西,正如波浪仍是水一样。因此,我们只要一转念,不着相,妄就变成真了。

须知所谓一念不生,并不是一个念头都没有,而是念起不随,生而无住也。

《金刚经》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要生一个无所住心,要生一个玲珑活泼心,要生一个不取不舍心。不是不生其心。

佛法教导我们做一切事,须心空无住、任运随缘,在待人接物、说话办事、做工作、处理问题时,皆须不为境所转,不往心里去,就像别人在做一样。事情做过以后,事过境迁,心里空净净的,一点东西都没有,如鸟飞过天空一样,了无痕迹。

我们有两个大执著:一个是我执,执著有我这个人;另一个是法执,认为有法可得、有道可修、有生死可了、有涅槃可证。如果二执都除尽了,烦恼就都没了,两种生死也都净尽了,“有漏”尽绝了,就叫做漏尽通。

其实,瘦肉和肥肉,萝卜和青菜,事物的本身并没有好坏之分,之所以有好有坏,完全是由于人的生活习惯、人的喜恶而形成的妄想知见所致。倘若习气消除了,妄想没有了,哪里还有好有坏呢?

性是生起心的根本,生起心的能量,是心的本原。没有性,对境生不起心来。

假使大家明白了什么是性、什么是心,二者之间究竟是个什么关系,就明白心与物俱虚幻不可得,因而放弃身心世界,不再追求执著,这就是明心!

要见性必须从明心上下手,离心无性可见。现在你晓得了我们平常的一切作用都是性的作用,并从此悟出性究竟是怎么一回事,而且深信不疑,这就是见性!这就是开悟!

要达到以真心为主人的境界,平时就需要做好心地观照功夫,时时刻刻观照这个心,转换这个心,把妄心转换成真心。佛教八万四千法门,无不都是修这个心,在心地上用功夫。

总之,佛教内一切宗派、一切法门,都离不开转换这个心,把妄心转成真心,即心地观照功夫。我们刚才讲了,现在又讲,反复强调,因为这很重要。时时观照这个心,妄念一起,凛然一觉一转,息下妄心,就是菩提。这样,我们就能返妄归真、返本还原了。

“无所得”不仅是《心经》的宗旨,乃是整个佛教的宗旨。

佛说一切法,都是让人离苦得乐的。你若能把《心经》的义理彻底领悟了,报障、业障、烦恼障自然也就破除了。三障已除,一切苦厄也就消除了,人也就离苦得乐了。这就是《心经》的作用。

虽然我们过去世做了一些错误的事情,业力在寻你。但若你心空了,影子也没有,它就找不着你了,也没法找。从根本上讲,根本就没有人我相,没有法我相,什么受报、不受报都不可得。

第二部分 正说(经文)


所谓习气主要是五盖,五种遮盖自性光明的乌云,即:财、色、名、食、睡。

时时观照,使自性安住本位,不随念转,不随境迁,这就叫做“观自在”。

修法打坐的时候,座上能够心口相应,用心观照。但下座之后,就和普通世俗人一样,随境流浪,放野马了,在境界上颠颠倒倒。

上座犹如磨刀,这把刀钝了,就要磨磨它。下座是用刀,要切切东西,看看这把刀快不快,能否透得过境界。

《华严经》讲的“理无碍、事无碍、理事无碍、事事无碍”四个法界,是修行的四个阶段。

须在事上锻炼,要时时刻刻观照,观照我们自己的本命元辰,在本位上不动摇,做功夫要时时刻刻这样做。这就是观自在。

古代禅宗大德有一首诗,说得很好:“心随万物转,转处实能幽,随缘识得性,无喜亦无忧。”

“心随万物转”,意思是说,我们的心随着万物生起种种的妙用,这就是应缘接物。

《金刚经》说:“应无所住而生其心。”心不是不生,念不是不起,要起妙用怎么能不生心呢?而是要生“无所住”心,这个心不要停留在什么事物上。

心里总是坦坦荡荡、清净无染,这就是“转处实能幽”的精义。

一切事物都是假相,都不可得。只有性是真实不虚的。我们只有随缘起用,无所执著,才得真实受用。

所谓大定者,即是活泼空灵、大机大用、无出无入。

何谓“五蕴”呢?“五”,即色、受、想、行、识。“蕴”,即积聚。“五蕴”又称“五阴”,意指五种妄想妄动,蕴集不散,像阴影一样遮住了我们的智慧光明,使本来具有无上妙智的大神用,发挥不出来。五蕴的色蕴,就是一切色法。世上的一切事物都是色相,我们的眼、耳、鼻、舌、身五根,乃至于色、声、香、味、触五尘都属于色法。受、想、行、识四蕴属于心法。

苦受,就是没有达到自己的理想,没有满足自己的心愿,不合自己的习惯,就觉得苦了,叫苦受。乐受,就是满足了自己的要求和愿望,适合自己的习惯,就感到高兴快乐,叫乐受。而平常既不苦也不乐的感受,就是舍受。这就是受蕴的三种类别。

总是想怎样能活得更快乐,怎样能更好地享受等等,辗转不停地想,这就是想蕴。

光想不行,光想事情怎么能成就呢?必须借助于行为,这就是行蕴,也就是计划、实行。这个行呢,也是迁流不息之意。

在计划实行的过程中积累了经验,成为知识了,这就是识蕴。

我们这个娑婆世界也称五浊恶世。哪五浊呢?劫浊、见浊、烦恼浊、众生浊、命浊。浊是什么意思呢?浊是相对清而讲的,不清净就是浑浊。

欲要镜子里没有任何影像是办不到的。倘若不能成像,没有影子,就不能称其为镜子了。佛性也是如此,它的体就譬喻为镜子,既然有镜子,它就能显现出相来。

只有透过诸相而见性,见到无形无相的性,才是见如来。

我们要成就佛事,就必须要照破五蕴,明识自性,明白这些境界都是我们自性的显现,都是自性的妙用。如果我们利用它,而不执著它,那么五蕴即是妙有,是好东西,是修行的工具、成佛的资粮。

智者一眼就观破这个真理,晓得世上一切事物、色相都是空花水月,都是假相,而无实体,根本不可得,就不执著在色相上而贪取不舍。不去执著、追取,就是照破。

无明并不是真实存在的一个东西,只是妄想。除妄想,不是硬生生地压死它、断灭它,而是一转。一转即一觉,觉即不住,不缠缚,无明就被照破了。无明是三惑之一。惑也称为烦恼、漏、垢、结。三惑是见思惑、尘沙惑、无明惑。

见思惑是凡夫的惑,见思惑中的见惑,是知见上的迷惑、错误,有五种:身见、边见、见取见、戒禁取见、邪见;思惑是思想上的迷惑、错误,就是对境生心,也有五种:贪、瞋、痴、慢、疑。

尘沙惑是菩萨的惑,为化道障,即菩萨度化众生之障。

无明惑系根本无明,能障蔽中道实相之理,断尽无明即成佛。

此三惑中,见思惑为粗,尘沙惑为中,无明惑为细,其性质各不相同。在教下说来,依次第修之:先破见惑,次破思惑,再破尘沙惑,最后破无明细惑。其修法是由因寻果。就像一棵大树,从枝叶起,慢慢由表及里,最后才挖树根。在宗下说来,则是先破无明,由八识修得无相法身,然后正修,勤除习气。其修法是由果寻因。就像砍一棵大树,先把树根砍断,一旦树根断了,尽管树干和枝叶还是青青绿绿的,但终究活不长久,慢慢就枯萎了。

古德说:“镜水尘风不到时,应现无瑕照天地。”

玄沙禅师说:真心就是你的见闻觉知,现量就是真心。其意就是,对一切事物、自然现象,不要加上你的主观妄心分别,那就是真心。一旦有主观妄心分别,那就是识神。真心和识神的分别就在于此!“分别是识,无分别是智”。智就是真心。

真空者,空而不空,不空而空;妙有者,有而不有,不有而有。

所以说“理以事显”,即通过事物的相用,而显现出这个理体。“事以理成”,是说有了这个理体,才能够完成事物。

五蕴就是仆人,识神就是佣人,一切外境都是客人。

所以,我们认识了水和波,镜子和影子的关系,就是认清了相和性的关系。水就是波,波就是水;镜不离影,影不离镜;色就是空,空就是色。通过水的动相——波浪,而识得水这个当体;通过影子这个相,识得镜子的当体;通过一切色相,五蕴、识神等等,认取佛性。

苦有很多种苦,细细讲来有十八种苦。通常讲有八苦:生、老、病、死、爱别离、怨憎会、求不得、五阴炽盛。

如果符合自己的习气,满足了自己的欲望,则认为是快乐;如果不符合自己的习气,没有满足自己的欲望,则被认为是苦。所以,苦与乐并不是一个真实的东西。

所谓“厄”者,就是三灾八难。诸如:刀兵厄、贼劫厄、水、火、风、雹、地震等厄。

最大的厄就是五住烦恼,它代表了一切厄。哪五住烦恼呢?

第一是“见爱住地”(又称:见一处住地)烦恼。所谓烦恼,都是由患得患失而产生的。没有得失,没有患得患失,怎么还会有烦恼呢?我们修行用功,就要时时处处提高警惕,锻炼自己对境不生心、不动念。也就是说,要时时刻刻观照。要明白境界都不可得,都是虚幻不实的,而不要执著它。一切随缘,有粥吃粥,有饭吃饭。

第二是“欲爱住地”烦恼。

第三是“色爱住地”烦恼。

第四是“无色爱住地”(又称:有爱住地)烦恼。

第五是“无明住地”烦恼。

色不异空,空不异色,色即是空,空即是色。这段内容非常重要。它是《心经》的要旨、《心经》的精华所在。真能把这个色空不二的道理弄清楚,我们就开悟了。

色是指六尘,即色、声、香、味、触、法。

这一切相的影子落在我们的第六识(即大脑)里成为意识,这就是法尘。

这一切色都不异空,因为这一切色都无自性,都是因缘和合而成。没有因,不能成事;有了因,没有缘,也不能成事。佛经里讲的空就是“因缘所生法”,即:不自生、不它生、不共生、不无因生。不自生的意思是,光有一个主因,而没有它缘,任何事物都不会产生出来。

不它生就是说虽有它缘,而无主因,事物也是生不出来的。不共生,不是两方面和合而生。不无因生,就是说假如没有一个主因,没有内因和外因,是不能成就事物的。

自性无相,是有而不有,不空而空的真空;而色相则是不有而有,空而不空的妙有。

没有镜子,不能现影;没有影子,不能成为镜子。也就是说,性离不开色相,色相离不开性。所以性就是色,色就是性。这个道理就是佛教的不二法门。这一点能够透过,就是明心见性。

《金刚经》说:“若见诸相非相,即见如来。”

因为一切色相都是自性的显现,所以一切色相就是你自己,你自己就是一切色相。色外无心,心外无色。

天空中的白云,因风吹而变现出苍狗相、狮子相、大山大川相等等。尽管它千变万化出各种各样的形态,但它本体还是白云啊。

一百法内,第一个是“心法”,称之为“八大心王”。前六大心王就是我们讲过的眼、耳、鼻、舌、身、意。这六种心,产生六种识。

还有两个心王,是末那识和阿赖耶识。第七识是末那识,义为“我执”,相宗称为“染净依”,是专事传导输送的。一切善恶都是第六识(意识)所造作的。第七识染净依,是依六识净而净,六识染而染,它只给第八识传送消息而不加拣择分别。第八识接收第七识传来的消息,不分好坏,只管储藏起来,所以它最痴。这八个识,即眼、耳、鼻、舌、身、意、末那、阿赖耶,被称为八大心王。

上面简单介绍了“心法”,接下来,我们讲讲“心所法”。

心所法有五十一法,共分为六位。第一,遍行心所。“遍行”就是无时无处不在运行,即一切时一切处都能遍,任何根性都能遍。遍行又分为五法,就是意、触、受、想、思。

假如不是遍行五法作祟,六识也是智慧光明朗照。因为第六识虽然能分别好坏美丑,但是它不趣向外境,它只是待缘,就是碰到事缘之后,它才分别;碰不到事缘,它并不分别,所以它也没有善恶。坏就坏在这个遍行五法上,由于遍行五法“意、触、受、想、思”的把持,六识就着相了,意触受想思是无相的,看起来是无,实际上就是一念。一个念头往往是造一切罪业的根由。

修行最要紧的就是要截断这个意,使这个意不行。

上面介绍了五十一“心所法”中的五个“遍行心所”,下面我们接着讲一下心所法的第二位——“别境心所”。别境心所又分为五法:欲、解、念、定、慧。

心所法的第三位是“善法”,是我们修行成道的资粮。共有十一种:信、惭、愧、无贪、无瞋、无痴、精进、轻安、不放逸、行舍、不害。

同时,行舍就要善巧方便地做功夫。妄想起来,既不要讨厌它,也不要压制它,更不要怕它,而是不理睬它,不跟它走,不随它跑,将它转空,就自然轻安入定了。

世上本无事,庸人自扰之。

迁禅师对忠道者说:“也是海印发光!”就是告诉我们,应缘接物之时,正是真心妙用之处,即海印发光。不要当做起心动念,即落入尘劳。只要随起随灭,不住、不停留,正起之时,也不见有心可起,那就是真如的妙用。

一切相对的事相都是虚幻的,只有真心才是绝对真实的。

“心即是土,土即是心,随其心净,即佛土净”,这是颠扑不破的真理。

《楞严经》说:“真心不在内、不在外、不在中间。它无所不在”。本来真心是无量无边的。它无所不包、无所不具。它遍一切处、遍一切物。现在却被无明封固,潜入四大,而为妄心、而为有知,则以这少分的四大为我身。

古德云:“青青翠竹,尽是法身;郁郁黄花,无非般若。”

譬如在暗室中整理物品、清除垃圾。整理物品、清扫垃圾,就是除习气。所以,修法也有个先后次第,就是先明心见性,而后再着手除习气,入于真修。

切实精进修行,对境不生爱憎取舍之心,知道这些都是自性的妙用、自性的显现,能透过现象而见其本质,这就是见性!

不管是念佛、参禅、或者修密,均须妄念消融,内而身心、外而世界一起消殒不可得,连虚空粉碎也不可得,连不可得也不可得,那才是证悟!证悟后对境才有力量,不致为五花八门的物境所动摇。

弥勒菩萨说:“分别是识,无分别是智。"

真正学佛的修行人,不是求佛,而是求自己,不断地打扫清除自己的习气。因为我们有执著色相的习气在,所以一碰到事缘就会着相。我们要时时刻刻地和自己做斗争,革自己的命。因此之故,我们不是迷信,而是真正的智信。

明缘行、行缘识、识缘名色、名色缘六入、六入缘触、触缘受、受缘爱、爱缘取、取缘有、有缘生、生缘老死。

由过去的“无明、行”之二因,则有现在“识、名色、六入、触、受”的五果;由现在的“爱、取、有”三因,故有未来的“生、老死”二果。即,由过去造作的因,形成现在所受的果;由现在造作的因,又将形成未来的果。因因果果、果果因因,自作自受。因缘十二支又可归纳为惑、业、苦三道:无明、爱、取为三烦恼,烦恼即是惑道;行、有两支属业道;识、名色、六入、触、受、生、老死七支是苦道。

苦谛为什么被称之为世间果呢?因为它是综合了三界内一切众生所受的生死诸苦果而说的,并归纳为三种苦:苦苦、乐苦和行苦。

苦苦是指身心受到摧残,苦上加苦、雪上加霜、痛苦难熬、痛不欲生时,所受的苦。乐苦是乐境失去后所感受到的苦,乐非永恒,乐坏苦生,故名乐苦,又名坏苦。行苦是诸行无常、迁流不息,没有什么痛苦感、亦没什么快乐感,却又时刻在变、不得安定,无常故苦。

集谛为什么叫做世间因呢?我们本来没有心,集起则为心,“心本无生因境有”。

灭谛为出世间果,为什么呢?灭是寂灭、断尽之意。寂灭无为,他就能超出世间了。

道谛是出世间因,为什么这样说呢?因为羡慕寂灭之乐果,他就知“苦”断“集”、慕“灭”修“道”了。也就是说,要断除、灭掉这个“集”因,从而着手修道。

一切都是自性的作用。“三界唯心,万法唯识”,一切都是我的心所造作。

以戒除贪毒,诸恶莫作、众善奉行;由戒生定,以定破瞋毒;从定发慧,以慧破痴毒。

小乘圣人在修四念处之前,先要修五停心观,这是能使五种过失停止于心的观法,能停止行人的乱心,叫做“三摩地”,即止、定的意思。此乃声闻乘人入道之初,小乘三贤之第一。观有五种:

1.不净观:观察一切根身器界都不清净。看一切境界、一切事物皆属不净之相,看男女都是白骨、骷髅,所以停止贪欲之心。贪心重者可修之。

2.慈悲观:观察一切众生痛苦可怜之相,以停止瞋恚。瞋恚多者可修之。

3.因缘观:观察一切法皆从因缘生,十二因缘三世相续,前因后果,历历分明,以停止愚痴。愚痴深者可修之。

4.界分别观:把诸法分别为六界或十八界,是停止我见之法,我见多者可修之。

5.数息观:观察呼吸出入之相,计呼吸数,把心摄到呼吸上,心息相依,以此而停止散乱之心,散心多者可修之。

念处有四种:第一,身念处:观身不净。第二,受念处:观受是苦。第三,心念处:观心无常。第四,法念处:观法无我。

有正见、正思惟、正语、正业、正命、正精进、正念、正定八种,称为八正道,或八圣道。

戒以破贪,定以破瞋,慧以破痴。

正如六祖所言:“佛法在世间,不离世间觉。离世觅菩提,恰如求兔角。”


版权声明:本文为博主原创文章,转载请注明出处 本文总阅读量    次